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57期 長老教會青年的出走問題探索
字級調整:

解惑之窗
圖像!偶像!
關鍵字:
作者/甦濘.希瓦 (現為台灣神學院神學研究所教育碩士二年級學生)
  面對二十一世紀,黃昏民族的原住民意識逐漸抬頭,交織於族群歷史文化的激流中,原住民母體文化、中國文化,以及外來宗教文化所融合的新文化,處於時代的認同與重建中,教會如何看待「福音與文化」?如何將信仰落實於生活中?如何兩者並存地實行本土化,卻也是相當具有挑戰性的。

  一幅伊誕.巴瓦瓦隆所繪之「從文化中蘊育的信仰」圖畫,貼切並真實地呈現了排灣族母體文化與基督宗教信仰的結合;畫中以排灣族之陶壺表示整個族群歷史文化的基礎,當原有文化面對基督教信仰時,繼而產生了新的結合——更新的信仰文化。文化與信仰的連結,透過圖像的呈現,在默想與思考中幫助並引導我們的眼光望向至高者,凝視那惟一的造物主。

※ 聖像崇拜
  主後726-843年拜占庭時代,教會圖像在宗教崇拜的地位上展開了爭辯。希臘文的eilones英譯為icon或images,泛指聖像,也可以是平面的繪畫(此乃東正教所善用),或立體的雕塑。在圖像的爭論背後雖有很強的社會及政治因由,但基本上亦屬於神學的思考與爭辯。反圖像者基於十誡中之第二誡,強調對上帝的敬拜必須完全屬靈;贊成者乃指圖像是平面的繪畫,他們指出反圖像是否認道成肉身的真實性。

  東正教崇拜主耶穌基督聖像、聖母聖像、天使、聖徒聖像、聖十字架、聖福音書,神殿內部佈滿壁畫;在所謂聖像壁和牆上裝飾大量的聖像,聖像不僅佈滿神殿,而且掛在家裡、大街上、廣場上和公共場所,聖像使人產生對上帝之存在的可觸摸感。

  圖像的呈現在提阿多若(Theodore the Studite)承繼約翰(John of Damascus)的主張中,認為聖像能代表所畫主體之位格,具有不同的本性。因此,基督的聖像能使信徒直接與基督本人接近,這聖像不是偶像。圖像本身對於東正教而言,它具有回憶的意義存在,神殿牆壁上的內容不同於一般壁畫,聖像不僅是神聖畫像,而且是存有一種比畫像意義更大的,就是「神恩的所在」。這猶如基督的顯現,基督為了聽取人們向所祈禱的而顯現自己的像,然而,並未把畫版和構成畫像質料為畫像所必須的顏色當作變成屬於基督身體的東西。東正教認為:自己要求看到聖像,是由於具體的宗教情感,這情感不只滿足精神上的直觀,而且在尋找可以直接觸摸得到的相似物,這對「靈」與「肉」構成的人來說是很自然的。

  聖像崇拜精神上可體驗到觸摸的相通,其根據不僅依其聖像本身所描述之人物、事件的內容本身,而是透過其聖化而得著神恩的存在。在宗教儀式上,祈禱者通過聖像化而與基督神祕地交通。東正教之聖像是以基督畫像,甚至聖三一畫像、聖母、天使和聖者為要,這些聖像內容的簡單描繪,包括基督生活中的不同事件、故事,抑或表達非常複雜的教義思想。聖像的起源,有的取決於聖言的直接材料和神學家的想法,有的包含望向上帝的人,以及聖像畫師顯現的靈魂想像。聖像有其特殊的教會傳統,在色彩和形象上與口頭、文字傳統一般。

  宗教的聖像觀點,使畫家易於表現形象、色彩和形式,這是藝術形象的啟示,不是抽象而是具體化。精神世界的想像充滿於藝術形式,而在這種形式中,色調語言和線條語言也同具重大意義,聖像中的一切原則都是象徵,不只內容,形式和色調也都各具作用。聖像畫是象徵藝術中的一個特殊領域,但它不只是藝術,而且是比藝術更大的藝術,是為自己提供藝術證明的上帝之想像和知覺。

※ 原住民宗教藝術:圖騰象徵在教會中的使用
  宋泉盛牧師提起:「談論文化即是談論我們自己;探討文化即是探討我們人類的來龍去脈、何去何從;展望文化即是展望我們所屬族群的未來生命。」建構思考原住民教會在多元文化和宗教的社會中,福音與文化關係本就一直存在於教會與信仰神學之間能否真正的與人民的生活密切關聯,福音若離開教會及傳道者的文化,就無法與文化產生互動作用。

  排灣族三地門教會對於整建本土化禮拜堂之設計,是「福音與文化」連結的一個具體呈現;然而建造其間卻也因「百步蛇圖騰」,引發教會信徒對傳統文化、圖騰崇拜、基督信仰、聖經詮釋產生激烈爭論及反思,直至現今,百步蛇的信仰詮釋及神學內涵並圖騰的運用,仍有待更深層文化及神學意義的探討,並更深入地實際面對及詮釋。

  百步蛇對排灣族群而言,有其深厚的淵源,並發展出排灣族特有的圖騰、圖像文化,舉凡生活中的食、衣、住、行、娛樂都與蛇脫離不了關聯。諸如:

  食——傳統排灣族所吃的年糕,一定要製作成長條圓形,然後一圈圈地捲起放置,與其他族群直接將年糕一段段地切好完全不同,乃因此長條型糯米製作法是傳統百步蛇的象徵。

  衣——衣飾刺繡、頭飾圖型,也幾乎全部存有蛇背紋(菱形)、側紋(三角型)、腹紋(橫條紋)等的圖型呈現。

  住——傳統石版屋建造以山為肩,依據山的整個坡度和地形,有層次地建造一條條的蛇屋。又,一幢幢屋頂塊狀排列的石片則象徵百步蛇的背鱗。

  行——排灣族的舞蹈屬於蛇步舞,整個舞蹈由一個頭引領,舞身銜接不斷地環繞,而尾巴最後一定是小孩子,而且愈矮愈後面,那是蛇尾。

  娛樂——生活中的圖騰雕刻、器具圖案的實際呈現等。

  傳統文化對百步蛇的另一解釋是「朋友」的意思,以下乃此一傳說:

  很久以前,蛇與人是友好的朋友。一天,有一個老人出外打獵,路過Tuatap湖時,順手摘了湖邊的花,這時百步蛇突然出現說:「你摘了我們辛苦種植的花苗,所以你必須把女兒嫁給我作為代價,否則必被咬死。」老人回去後,將這事告訴女兒,而小女兒答應嫁給蛇郎。百步蛇就將小女兒帶回居所,當蛇郎帶著新娘回到湖裡後,湖邊便冒出許多有百步蛇紋的陶壺,作為送給親家的禮物,於是族人就把有百步蛇紋的陶壺抱回家。經過一段日子,蛇和人所生的後代,也就是百步蛇族的小頭目,回到人的部落探親,正巧要進入親家時,一個瞎了眼的老婦人將洗鍋子的熱水往外潑,小百步蛇就這樣活活被燙死。蛇族知道此事後,開始咬人,使得村民無法正常作息,於是族人賠償其蛇族的損失,送了一頭黑白豬,蛇族接受後,和人立約:百步蛇和人從今以後必須和平共處,雙方以象徵和平的langal(蛇背杯,俗稱連杯)盛酒共飲,蛇族並要求人們在服飾及木彫上刻上牠們的紋路,以茲紀念。

※ 宗教藝術之圖像
  當我們面對文化與福音的對遇,有必要重新用不同的角度來看待文化,以「人」來看文化;以「族群人的經驗」來了解文化。文化不再只是一個理念、一件過去的事物、一篇單純的傳說故事,而是一個活生生的族群的生活現狀及實況。圖像、圖騰是族群的生活史的呈現,親近貼切地構築每一個人的生命。基督教藝術之圖像無不藉以解釋信仰,成為一個非語言的福音傳遞橋樑,來述說基督徒對信仰的理解與回應。

  面對基督徒的信仰,總在談到文化時即臉色大變,心理上對文化產生抗拒,如此的文化情結,一天不解,基督徒的生命空間、生存世界,即無法得著健康的關係,對福音也不會有深層的體會。信仰總不能老是停在保羅給哥林多教會書信中所言:「我只能用奶餵你們,不能用飯,因為你們還不會吃飯。」(林前三:2)

  我們長老教會以改革宗自許,只要教會一天存在,信仰革新就一天不能停止,在情境的轉變中,表面上的信仰條文、神學公式、制度結構……,固然要修正,但心裡的信仰主體更要革新,以足夠的空間容納新的洞見和新的觀念。教會對福音與本土文化的神學省思,以及其圖騰象徵意義的詮釋與保存,應當要在情境中作有彈性、創造性、敏感性、調適性的信仰更新,讓信仰實際存活在族群的生活與生命當中。

※ 結論
  「基督是文化的重建者,他不是用一個外來的文化來改造一個文化,而是深入文化的根源深處,使文化本身具有自我反思、自我淨化、自我修正、自我成長、自我重新創造的力量。」文化中含有神學的意義,上帝既然臨現在許許多多的文化當中,那福音與文化的工作,就無法否定文化,因為否定了文化即如同否定了上帝的臨在。
1.宋泉盛等著,《建構台灣文化的神學》,陳南州編,嘉義:信福出版社,1994年。                                    
2.宋泉盛著,《人外有人 天外有天——文化深層的神學探討》,陳南州編,嘉義:信福出版社,1996年。

3.黃伯和,《孕育於文化的神學——福音與文化導論》,台南:人光出版社,1987年。

4.楊牧谷主編,《當代神學辭典(上)、(下)》,台北:校園出版社,1997年。

5.謝爾蓋.布爾加科夫著,《東正教——東正教教義綱要》,董友譯。香港:三聯書店,1995年。

口述歷史
1.受訪者:撒古流.巴瓦瓦隆
同作者相關文章:
圖像!偶像! (第 57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57 期 長老教會青年的出走問題探索 (62-65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57期  2000年  4月 長老教會青年的出走問題探索 57
本期主題:長老教會青年的出走問題探索
發行日期:2000/4/10
目錄s/
留還是不留?
編者的話
為尋找真理
出走記事
為何出走?
雅各的夢,不是我的夢!
只是習慣不去而已
尋找——看不見的信仰
原住民大專青年的教會參與
愛與執著
大專基督徒聖經神學研究班
基督精兵營
原住民青年全人發展生活營
TCMA台中學生部
教育營事工
服事這一條路
教會的「品牌形象」
「教會青年出走篇」探討
教會的年輕人到哪裡去了?
我的姑婆──李幫助牧師
論網路之流行語言
被弄瞎眼的參孫
作伙來辦桌——半客庄教會的福音工程
為什麼要「按手」﹖
感謝---一路上有你
圖像!偶像!
「鐵安妮」的省思——祈求智慧,讓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再次啟航
近事分享
復興鄉課輔有感
紐西蘭學習之旅
原鄉素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