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165期 出去走走:認識教會輕旅行
字級調整:

好書櫥窗
教堂@村落
透過細讀村落中教堂的故事,反思「愛」在基督徒生命中的意義與價值。
關鍵字:
作者/洪旋格 (曾經在偏鄉教會牧會10年。現職為4個孩子的全職媽媽,常在育兒、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日子中,認識自己與信仰反省。)
 
 
前言
 
以佛、道、儒教為主要宗教信仰的台灣,幾乎家家戶戶的生活習慣都與其宗教圈子息息相關。吃要去廟埕附近的夜市大啖美食;犯太歲求平安要去廟裡拜拜、收驚、點光明燈;農曆初一十五要吃素、農曆七月鬼門開要普渡;結婚、搬家、外出遠行、生孩子要看農民曆選日子;取名字、開市也少不了一定要請示師父;鹽水蜂炮、東港燒王船、大甲媽祖遶境……每個地方幾乎也都有其知名的宗教活動。
 
在如此佛、道、儒氛圍濃厚的環境中,本身不是基督徒的林志銘老師,卻對座落在村落中的教堂感到興趣,並花許多時間走訪這些村落中的教會,實地訪談當地居民與傳道人。教會和佛道儒文化不一樣的是,教堂前雖然沒有讓人唇齒留香的美食攤,也沒有熱鬧滾滾的神明遶境活動,但在日復一日的平淡生活中,許多教會中的牧者與會友卻是默默地在營造社區共識、深耕學童教育、陪伴在地老人或是進行產業再造……等等工作。
 
「本書無意著重在談論與推崇信仰的價值,而是期待透過教堂之於村落的生活觀點,來對比台灣移民觀點下的傳統信仰文化,期待透過差異的凸顯,來刻畫出在地生活與村落發展史上的完整面貌。」(註1)作者林志銘老師在《教堂@村落》導讀中,告訴讀者他撰寫此書的核心價值,即是讓讀者透過閱讀此書,反思「愛」的生命議題與價值。
 
這本書介紹了26個地理位置相較邊陲的基督教、天主教、協會、部落的教堂,其教會或社區過去的歷史背景、現在所進行的工作。當我們細讀每一個教堂故事時,就會發現作者林老師非常用心地做田調,詳實地將每個地方的人、事、物記錄下來。
 
如果你是教會傳道人

如果你是教會傳道人,閱讀這本書,會幫助你思考「福音如何深耕在教會與社區的需要中」。
 
在教會尋求各種管道來追求人數增長的今日,有多少傳道人能夠隨手拈來馬上告訴大家教會與所處社區的概況及需要?追求速成的方法領人歸主用意雖好,但卻非長久之計,若傳道人能和教會信徒一起認識自己的教會、了解社區的故事,雖然可能要花更久的時間才能領人信主,不過這也更符合我們蒙召成為基督徒的目的:「我們蒙召是要成為天國的子民,而不是成為教會的子民。教會的子民只想到如何把人弄到教會來,天國的子民卻會思想如何使教會走到世界當中。」 (註2)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嘉義民雄靈糧堂活化社區鳳梨文化、對外推銷在地產業,讓村民真實感受到基督教信仰中「愛」的精神;也能讀到花蓮瑞穗鶴岡長老教會幫助柚農推廣鶴岡文旦,教會直接成為當地居民的祝福。從認識教會、社區的需要,進而發展出不同的福音宣教工作,幾乎是該書所介紹各個教堂的共通點。
 
因此,教會傳道人在閱讀此書時,不只能開闊自己的眼界,看到不同教會用多元方式將福音深耕在教會與社區的需要中;也能暫停自己的腳步,重新整理自己的宣教理念與教會異象。
 
如果你是教會短宣隊的一員

如果你是教會短宣隊的一員,閱讀這本書,會幫助你思考「短宣隊角色的定位與使命」。
 
大部分的教會短宣隊,會號召教會內年輕有活力的青少年,前往偏鄉、資源少的教會,為當地教會、社區孩童進行為期一週的品格營、才藝營……等等營隊,目的就是要撒下福音的種子在這些未信主的孩子跟家庭身上。因為營會時間短,能撒種的機會有限,短宣隊在營隊出發前往往會預備滿滿的課程內容、零食與獎品,期待在短時間內就能達成福音收割的目的。
 
然而,已經委身多年在台東太麻里的新香蘭長老教會牧師Sakinu・Tepiq認為:「當代教會的經營觀,講求的是走出建築空間與圍牆外,用更廣闊的生活領域為禾場,不再僅是封閉於自我領域內,高喊『信耶穌得永生』的口號、背誦聖經、唱詩歌;而是透過更實質且具體的行動,讓人親身感受到偉大的造物主,是怎樣號召與使用一群人,來成為他們在生活中的盼望,讓福音工作,透過種種社區服務方式,自然地融入於生活照料與部落發展中,這才是符合當代觀點的宣教工作與方向。」(註3)新香蘭教會長期陪伴部落居民,藉著部落豐年祭的機會,帶領部落青年們認識與認同自己的身分。
 
短宣隊若用強勢的宣教手段要所服務地區的居民、孩童信主,無疑就是為當地教會帶來跟社區之間的緊張關係,破壞當地教會長期深耕在社區的努力。因此短宣隊出隊至地方教會服務時,首先要尊重當地教會、以對方為主體,充分和地方教會進行了解與需求溝通。短宣隊要了解到,自己不是主導者,也不是出來行善的和平部隊,而是成為聖靈及當地教會的夥伴,一同參與當地教會長年在進行的宣教工作中。
 
因此,我們從此書中,看到彰化路上教會開啟不一樣的短宣模式—「志工旅行」。路上教會主動告訴前來服務的個人或團體教會與社區工作的需要,歡迎其他教會短宣隊、個人或團體志工安排時間,來教會短住,配合教會的行程,與教會的同工一起服務教會長期進行的兒童陪讀班學童、老人送餐關懷等等工作。
 
當你準備成為教會短宣隊的一員,不妨花點時間閱讀這本書,它會幫助你思考「短宣隊角色的定位與使命」,讓你用不同的信仰反省思維籌備即將要出發的短宣之旅。
 
如果你是教會平信徒

如果你是教會平信徒,閱讀這本書,會讓你想要按圖索驥,安排時間跟著書本,進行深度教堂旅行。
 
無論是南部的台南玉井綠色山谷中,有加利利漂流木方舟教堂,那是在八八風災後,用68根大型漂流木幹排成主體船身的教堂。或是心靈的故鄉—台南白河林子內長老教會,教會重新修建村落的古道,並賦予心靈步道的信仰新生命,讓走在其中的人們得著心靈上的寧靜。
 
北部也有新北市烏來區的福山長老教會,美麗的彩繪藝術將泰雅福山村落妝點的極具文化氣息。再往北走,還有宜蘭四結長老教會紅磚砌成的方舟教堂,陪伴由盛轉衰的中興紙廠其員工好幾代家庭的信仰。
 
能參訪的教堂還不只這些,台南鹽水天主聖神堂強烈表現中華文化的教堂建築風味,來到該教堂會彷彿置身在廟宇中,非得仔細觀看研究,才能一一認出天主教信仰的原貌。
 
後語

作者林志銘老師是學建築出身,並以研究裝置藝術、地景美學為主要領域。但他曾經接受學術單位的委託,以鄉村學校、地景藝術、….各種範疇有系列地來探索台灣各地,寫下多本著作。然而,在走訪台灣各地深入觀察之後,有個深深感動:為何有教會的村落,有著這麼多不一樣的面貌?而教會究竟做了哪些事情,深深影響在地的村落?
 
作為一個非基督徒的學術研究者,他發現教堂的存在,是社區的地標、是帶給社區樣貌的改變;但更重要的是,教堂內活動的人員(亦即牧師、信徒們),才是真正影響社區的關鍵人物。這種對社區的影響力是深刻、卻非顯而易見;對社區的感染力不是表面上的,乃是緩慢地推動、讓社區更加美好的那種感染力。
 
以基督教信仰的話語來說,教會並非「教堂」而是「會眾」(ekklesia)。真正發揮影響力的,正是這群被上帝呼召出來的信徒,他們努力實踐信仰,帶出改變社區的力量。
 
於是,林老師自掏腰包,深入訪談教會牧者、信徒,寫下這本書。這本書凝聚了作者對鄉村教會的深入觀察及理解,特別能幫助基督徒,從一個非基督徒視角,來看待教會及基督教的社區關懷力量。很值得每個基督徒細讀,更值得所有致力參與社區宣教的牧長同工們細細品嚐!仔細閱讀這本書,不只幫助我們看到更多社區事工的可能性,若能實地踏查走訪,亦能增加我們對上帝國宣教的理解。相信透過作者的彙整與分享,這本書會帶給我們對村落裡的教會,不一樣的想像。
 
註:
1. 林志銘,《教堂@村落》(新北市新店區:暖暖書屋,2015),頁12。
2. David J. Bosch著,《更新變化的宣教》白陳毓華譯(台北:華神,2004),頁507。
3. 林志銘, 《教堂@村落》,頁42。
同作者相關文章:
以ㄞˋ之名 (第 187 期)
每遇疑 (第 186 期)
You Are Welcome (第 185 期)
推自己和他人一把 (第 184 期)
你是誰?你要去哪裡?你要怎麼去? (第 184 期)
和玩家一起認識電玩世界 (第 183 期)
我好嗎? (第 182 期)
遍地開花的神研精神 (第 181 期)
在青春之後 (第 180 期)
迷因耶! (第 179 期)
民主圖像 (第 178 期)
嘸通嫌PCT (第 177 期)
讓改變發生 (第 176 期)
給慢飛的基督徒讀者 (第 175 期)
在後疫情時代書寫生命故事 (第 174 期)
普世無國界 (第 173 期)
我是印尼華僑,台灣新住民 (第 173 期)
Ekklesia (第 172 期)
在悲憤與期待之間 (第 171 期)
預防勝於治療,對症下藥才能根治 (第 170 期)
教堂@村落 (第 165 期)
泰澤靈修之旅 (第 137 期)
再見,蘭醫生 (第 119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65 期 出去走走:認識教會輕旅行 (64-66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65期  2018年  6月 出去走走:認識教會輕旅行 165
本期主題:出去走走:認識教會輕旅行
發行日期:2018/6/10
出去走走,來自「他者」的邀請
心驛耕新的教會:台東新港教會
193公路部落與教會之旅
旅行大稻埕
我不在書店,就在前往書店的路上
障礙、老人、小教會:MEJI中的奇妙知識
我騎著單車在回憶的路上
北投教會ê回憶
歡樂有時
斯里蘭卡的亞當峰朝聖之路
台南的福音之路
不再只是一場營會,也不應是你對我就錯
長女校友難忘的回憶
李高安義長老略傳(上):最重要的是「愛」
神的大能在曠野:教會學校的基督教教育
教堂@村落
回到聖經去
腳步:印尼心得
大度山神研小組:55屆神研班神研日記
55神研班心得
我討厭上帝,但仍是基督徒:55神研心得
讓相遇成為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