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44期 原住民的危機與轉機
字級調整:

台灣教會人物檔案
溫榮春牧師----隨時等候主的召喚
關鍵字:
作者/溫惠智 (台南神學院宗教教育系畢業,從事宗教教育四十多年,為溫榮春牧師的長女。)
  《新使者》要我寫一篇有關我父親----溫榮春牧師與玉山神學院的創辦過程,以及早期與原住民接觸宗教信仰的心路歷程,我樂於去做這件非常有意義的工作,卻礙於在資料蒐集上的困難,所以只能以片斷的回顧來描述五十年前的往事。

  玉山神學院前身的第一任院長──溫榮春牧師──他是玉山聖經學園的創辦人之一。多年前,在一個玉山聖經書院的紀念日,從池漢鑾牧師口中得悉,但在記錄上並沒有詳細的記載資料。於是溫家的人通過溫牧師娘──一位八十八歲高齡的老婦,仍記憶猶新的與我們分享點點滴滴可貴的生命。

  任何一件從無到有的事工,是要有人勇敢地順服上帝的呼召。溫牧師為原住民點燃福音的星火、信心的道路,並不是上帝預先就撒滿了花香,讓你踏上去享受,乃是要從萬般的艱難中去開拓,讓人們聞到了愛的氣息。

  在時機成熟的時候,便藉著信息的宣揚顯明出來。我受了付託,奉上帝----我們救,主的命令負起傳揚這信息的任務。(提多書一章3節)

  溫牧師在他一生的生命中,一直都選擇崎嶇難行、沒有人要去的地方,作為他傳教的教區。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看到海外宣教工作的呼聲,自願被派往廣東傳道。約十年之後返回台灣,那年,上帝新的呼召又臨到溫牧師身上,巧遇孫雅各牧師夫婦由美國回來台灣,特為原住民做傳教之工作。他們觀察到原住民迫切需要的是什麼:不只在靈性上的培育,更要關懷他們的民生問題,改善他們的生活環境。

  同時溫牧師親身體會到,無論環境如何惡劣或種族上的差異,彼此相愛仍是引領到上帝面前的愛的階梯,用這種感受隨時都準備心等候主的使命,投入上帝所指示的新工作;因他的準備,上帝真正的呼喚就顯現在他身上。上帝所要的是聽命於祂旨意的人,而開拓者所走的路是要憑藉著信心與勇氣,不被環境所屈服,勇敢往前的。也因如此,溫牧師誠心、順服地接受了這份開設原住民聖書學園的事工。

  所以,你們不要喪失了勇氣;這勇氣要帶給你們極大的報賞。(希伯來書十章35節)

  主後一九四六年,在花蓮的「富世岸」,就是現在的觀光區太魯閣峽口吊橋邊,利用日本人所遺留下來的電力公司招待所作為教室與校舍。那裡共有十二間房舍,一個大澡堂。感謝上帝讓我們只稍稍整修,就能住進去;祂如此奇妙地帶領,賜給我們想像不到的好地方,適合我們使用。後來,我們成立了董事會,開始作招生的準備。由於當時交通不便,上山的人需要辦理入山證;我們想盡辦法,先巡迴有信教的山上部落,並探訪各族的代表人著手溝通,同時介紹聖書學園的開課課程。

  溫牧師常常入山,一去就是好幾天,甚至於幾個禮拜才回來。他跟山上的同胞同吃同睡,住在沒有燈火的茅草屋,任憑蚊蟲的叮咬、腫脹;山居生活並不是件快樂的事。就這樣頻頻地帶著許多的關懷上山,更深入地了解與溝通,說服原住民同胞來信耶穌,並邀請他們來聖書學園進修。在百般的困難中,克服一切的障礙,教他們學習愛的功課、靈裡的造就。好不容易第一期招到十五名學生,其中盡量讓各族的人來參與,並在教會中鼓勵願意投入福音事工的長者,只要懂日語的都歡迎他們入學。

  在校園中,由於當時大家都不會說北京話,所以暫時用日語教學。孫牧師也從美國邀請了馬克聞牧師來教學,還有韓國來的周盛波先生,以及謝胡嗣長老、吳天賜牧師等。在課餘時間,溫牧師與學生們還上山砍竹子,蓋了一間竹子的禮拜堂。當即將完工時,發現少了一扇門,有位學生就從家中扛來大門,裝設在禮拜堂。因著大家的參與服事,激起愛教會的表現,實在令人很欣慰。而那間禮拜堂就是現在已建成非常現代化的富世教會。

  不是你們揀選了我,而是我揀選了你們,並且指派你們去結那常存的果實。(約翰福音十五章16節)

  在日治時代,原住民的宗教信仰受到壓制,很不自由。但仍有愛主的信徒──芝苑女士,拼著命傳開了耶穌的福音。雖在被壓制的情況下,原住民信徒與上帝的關係更加親密;傳教師所辛苦播出的種子沒有白費。光復後第一次領聖餐時,聖靈充滿,受洗的人竟然是空前的紀錄;那天借了花蓮的中山教會,聖餐禮拜從早上開始到下午三時才結束,因為受洗的人有二百六十位。這事在溫牧師娘的見證中是一生難忘的記憶。當聖書學園成立後,溫牧師與馬牧師努力所耕耘的聖工,第二年招生時得到三十位學生來進修。因為大家同心協力的效果,大大地推展上帝所指示的聖工。

  在信仰的競賽上要盡力奔跑,為自己贏得永恆的生命;就是為了這個目的,你蒙上帝呼召,在許多證人面前公開宣認了那美好的信仰。(提摩太前書六章12節)

  花蓮因地理的關係,常常遭遇到颱風的侵襲。那年的夏天,本已破舊的房舍不堪颱風帶來的大雨,被水沖走,只好設法遷校到花蓮的米崙,那個地方是日本人遺留下來的鋁業會社,也是工廠的房舍。同時,為原住民設立了農藝講習所,由紐西蘭進口了乳羊與牛。然而,這項事工需要佔地相當大的地皮與農場,於是,特別向政府申請了一些補助,也從農校得到一點補助金,但實在是不敷使用,都要靠孫牧師從美國募來的慈善金來維持一切的開銷。

  不久,政府收回鋁工廠的土地作為他們的兵工廠,因為經濟來源有限,董事會決議把農藝講習所與聖書學園合併,校名定為「山地宣道所」,推選黃加盛牧師為院長。溫牧師在這期間參與教學的工作,另外自己開拓了平地教會的信義教會。次年,新的使命又臨到,他應聘到東部台東教會牧會。

  溫牧師一直是一位能體會上帝心意的人,雖然是崎嶇難行的山路,仍感謝上帝的眷顧。上帝帶領、幫助受召的牧者行於其中,在不順的環境中默默地完成艱難的使命,走上了得勝的路徑。上帝不變的愛,一直扶著溫牧師完成所託付的使命,並且點燃溫暖的光,照耀在屬於祂的百姓中。
同作者相關文章:
溫榮春牧師----隨時等候主的召喚 (第 44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44 期 原住民的危機與轉機 (31-34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44期  1998年  2月 原住民的危機與轉機 44
本期主題:原住民的危機與轉機
發行日期:1998/2/10
目錄s/
編者的話
原住民教會面臨的危機與挑戰
母語是原住民族群的身分證
達娜伊谷傳奇
從社區教會到布農文教基金會
起來吧!同心協力重建上帝美麗的故鄉---鎮西堡
請參與原住民農產品直銷
長老教會原住民宣教的方向
走出原住民悲情
溫榮春牧師----隨時等候主的召喚
從麥可喬登談教會對青少年的宣教策略
泰雅族的「Gaga」超自然信仰
社區事工外一章──「那位管會堂的鄰居」
淺論聖餐
愛情心理醫生
「飛碟、真道、靈魂光」
評「刺激1995」
傳承迷思──與祖靈在布西達雅交會
雙連安養中心--訪蔡芳文長老
從CCMA到TCMA
不可思議的生命──從「活出意義來」一書中看「意義治療」的重要概念
體驗長青團契的原住民教育生活體驗營
活在成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