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44期 原住民的危機與轉機
字級調整:

厝邊頭尾
社區事工外一章──「那位管會堂的鄰居」
關鍵字:
作者/許承道 (現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七星中會義光教會牧師。)
※ 熱鬧的巷道
  義光教會前的巷道寬約九公尺,在社區內算是比較寬的,因此人來車往,在純住宅區內顯得熱鬧許多。二千七百戶住家中,有十二家餐飲店,其中九家在此巷中。你說巷子長嗎?不到一百公尺,連7-Eleven都離教會四十公尺而已。

  教會前面熱鬧倒不是因為商店多,而是面對丁字巷口,右前方是三百坪的社區公園;早上5點半的扇子舞、香功,到晚上八點那班土風舞,下午當然就是以幼兒為主的親子時間。加上教會正對面是一家「好客超商」,原本是開三十年的菜販兼雜貨店,在94年才「轉型」加盟超商行列。老闆仍然在門口擺攤菜,因為「三十年的老主顧、老鄰居放不掉嘛」。

※ 社區參與管理教會
  六年來,我們稱老闆夫婦為「管會堂的人」。早上六點半好客超商開門,從環南果菜批發市場剛回來,就在整理、排列中,還要招呼早起的客人。除了做生意之外,這個還算「傳統經營」的據點,當然就肩負消息傳遞的重任。來買菜、買水果,許多人還會向老闆娘探聽小眾新聞,或是告訴老闆有何「重要的」芝麻事件。這種在都會區中的溫馨小站,要到晚上十一點,拉下鐵門才結束。

  義光教會的大門是白天不上鎖的全亮玻璃門,加上四扇落地窗,正面共有八點五公尺的「透明牆」。時常有社區鄰居、過路人、在公園玩耍運動的「厝邊」,進來教會喝水,上洗手間。因為教會沒有幹事,所謂「管理」的事情自然就由社區鄰居來分擔,協助「整理」並注意安全。其中,出力最多的就是我們稱為「管會堂的」好客超商老闆夫婦,每天超過十六個小時,坐在他們的位子看著來往客人、顧著果菜貨色,也常常抬頭注意禮拜堂出入的人。不僅傳送牧師或信徒交待的事情,連郵差都知道將掛號信交給老闆代領。

※ 義光教會的管會堂者
  「管會堂的人」是猶太社群中受尊敬的人,猶太人的會堂是由散居在各地的猶太人所創設的,尤其在聖殿被毀、人民被擄到外國時,會堂的制度興起來替代聖殿的崇拜。會堂是教導律法的地方,藉著禱告、讀上帝的話、解釋來延續律法的無形生命。

  管會堂的人通常是該堂長老中的主席(會長),負責一切行政事務,督導崇拜的程序,但不是每件事情都親自經手。今日教會的禮拜堂和會堂之間當然有很大的不同,若以教會的管會堂的人來說,我們不會想到牧師或幹事,反而會指禮拜堂的管理員。

  義光教會的管會堂「執事」----好客超商老闆夫婦,比教會還早十五年住進此社區。一九八0年二月二十八日,林義雄的母親和七歲的雙胞胎女兒被謀殺時,老闆夫婦也承受來自警總、調查局等各單位的跟監、查問,他們不只在小時候聽聞白色恐佈,當林家血案發生時,他們是家門「面對面」的驚嚇者。

  他們是義光教會成立的見證者,雖然一輩子未曾上過禮拜堂參加崇拜、聚會,當一九八二年四月十一日復活節,義光教會成立感恩禮拜時,老闆夫婦站在自家門口雙掌合什,祈求「天公伯」保佑這凶宅能自此揮別死亡的陰影。

※ 從「管會堂」到「關心會堂」
  九二年義光教會開始「不上鎖的社區教會」政策時,他們成為教會的守望者,當牧師外出回來時,還會跑過來報告有何事情。「管會堂」的頭銜自然就落在他們夫婦倆的身上,只是他們一直是在「禮拜堂」外的管會堂者,初一、十五按時上恩主宮(行天宮)燒香祈福,逢年過節就參加九華山或北港的進香團。

  這對「管會堂」的夫婦開始管到「禮拜堂內(基督教信仰)」是九三年的事。舊曆七月半,祭拜過好兄弟後,老闆娘提著兩隻雞和一袋水果、餅乾到教會來,問我說:「牧師,這是拜過的,你能吃嗎?拜拜的東西太多了,需要你們幫忙消化。」原來他們有四間房子,每間都要拜一隻雞、一堆水果和餅乾。自此以後,一年三節拜拜過後,我們的肚子也跟著打牙祭;自此以後,上九華山的老闆夫婦和他們在守望的「禮拜堂----基督教信仰」之間,產生些許的互動與分享。

  「恁做禮拜攏免看日嗎?為什麼每一個禮拜攏是好日?」──禮拜六較常討論。

  「恁閣要去家庭禮拜囉?今仔日是要去什麼人的家?」──這個時間是禮拜五晚上七點在教會集合,等待出發。

  諸如此類的問題,讓管會堂的更了解「禮拜堂」在做些什麼。

※ 走出凶宅的陰影
  義光教會的講台設在內側,講道者向外望去,透過落地窗、大門,可以將社區公園、人來人往的好客「市場」看得一清二楚;因此主領禮拜的人,除了面對坐在禮拜堂內的弟兄姊妹之外,也好像在向禮拜堂外的路人、遊客宣講信息。

  有幾次證道時,看到路過的鄰居經過教會時,看到禮拜堂裡面有人在做禮拜,竟然停下腳步,轉身面向教會,雙掌合什,敬虔地三鞠躬。這種關係會使證道者的信息有微妙的調整,站在講台上會經歷到「會堂、山上、加利利湖邊」三合一的宣講場合。

  九五年的某一個主日,也是在證道時,發現對面這位老闆娘一樣雙掌合什向禮拜堂的方向朝拜。週間找個機會去買菜時,和老闆娘聊到禮拜日早上的朝拜情事。老闆娘說:「我每天早上燒香之後,也都會向禮拜堂拜。」從那天開始,「管會堂」的老闆夫婦漸漸知道禮拜的意義,除了之前曾參加過教會主辦的社區日語班時進來過禮拜堂外,他們終於走進當年發生血案的樓梯、地下室;有形的「走進去」,打破他們心中對凶宅的害怕與驚嚇,使他們從當年血案的白色恐怖中「走出來」。

※ 忠心的管家
  今天呢?!既然「福音」是「好消息」,那麼從害怕中走出來,不是就已在經驗「福音」的好處?!「管會堂」的夫婦繼續他們的「職分」,是教會的守望者;同時也更認真追求信仰----不只形式上到恩主宮燒香,老闆娘在週間還參加讀經班,是精舍的法師開的課。有時候老闆娘上完課回來會找牧師討論聽不懂的地方,藉著分享討論,老闆娘開始聽到一些耶穌的比喻,而牧師也較認真去認識金剛經在說些什麼。

  老闆夫婦對生命的態度不再是「多做生意,多賺錢」,好像在每天中尋找一些有趣的事來關心。一樣是早上六點半開店門,晚上十一點收攤;一樣在人潮中傳遞消息,但是關心多於閒聊;一樣是義光的管會堂者,但是進一步接受更多的交待:天暗時間十字架的燈、晚上十點垃圾車來時注意一下教會的垃圾倒了沒。如同忠心的管家一般,在「天公伯」面前盡管會堂者的職分。
同作者相關文章:
富教會與窮教會---主內肢體的互助如何可能 (第 117 期)
最後的演講——最不可思議的恩典 (第 110 期)
新鮮人、新生命 (第 90 期)
為自己出征 (第 86 期)
成為傳揚的天使 (第 70 期)
牧會關顧中的性教育事工 (第 64 期)
大專事工的定位與功能 (第 48 期)
週休二日的分享:牧者篇:牧師的休閒生活 (第 47 期)
一趟不容易的旅途 (第 45 期)
社區事工外一章──「那位管會堂的鄰居」 (第 44 期)
基督徒一定要參加主日禮拜嗎? (第 40 期)
牧會與EQ (第 38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44 期 原住民的危機與轉機 (45-47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44期  1998年  2月 原住民的危機與轉機 44
本期主題:原住民的危機與轉機
發行日期:1998/2/10
目錄s/
編者的話
原住民教會面臨的危機與挑戰
母語是原住民族群的身分證
達娜伊谷傳奇
從社區教會到布農文教基金會
起來吧!同心協力重建上帝美麗的故鄉---鎮西堡
請參與原住民農產品直銷
長老教會原住民宣教的方向
走出原住民悲情
溫榮春牧師----隨時等候主的召喚
從麥可喬登談教會對青少年的宣教策略
泰雅族的「Gaga」超自然信仰
社區事工外一章──「那位管會堂的鄰居」
淺論聖餐
愛情心理醫生
「飛碟、真道、靈魂光」
評「刺激1995」
傳承迷思──與祖靈在布西達雅交會
雙連安養中心--訪蔡芳文長老
從CCMA到TCMA
不可思議的生命──從「活出意義來」一書中看「意義治療」的重要概念
體驗長青團契的原住民教育生活體驗營
活在成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