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74期 網路交友面面觀
字級調整:

本期主題
在網路中築夢-從心理需求看網路交友
關鍵字:
作者/江淑文 (亞洲教會婦女協會總幹事,新使者編委)
  「5542 or 13/6?」對家問我!

  「5542!」我回答。

  「BW、W2& tran!」對家再問!

  「Only BW,默契不夠,tran會誤解」我回答。

  這是日前,筆者上網,在宏碁戲谷的橋牌區的合約制區中,與隨機而遇的對手在討論要打哪一種制度。可是,接下來對方馬上就問:「交個朋友好嗎?」我心中暗叫「啊!」了一聲,告訴他,專心玩牌。他不死心,說交個朋友有什麼關係。

  對方不知我的性別、背景、個性與喜好,就直接的要求作朋友。

  其實,這只是現代網路交友多種形式之一,但也是最直接的一種。當「新使者」以網路交友為本期的主題文稿時,以心理角度來研討,為何年輕的一代會如此熱衷於網路交友。便以採訪的方式,訪談李惟信牧師(長榮女中校牧)、許承道牧師(曾任大專輔導工作多年,現任義光教會牧師)、林毓芬老師(台南神學院社工系老師)、陳冠宇醫師(台北市立療養院精神科醫師)就其專業學識、輔導經驗,來探討年輕一代投入網路交友中,背後的心理因素。

※ 具隱密性、可快速建交、容易被接受
  李惟信牧師認為,網路交友的成功性很高,很容易被接受。因為彼此看不到對方,具私密性。林毓芬老師提到,對於害羞、較不善人際互動的人,網路的交友提供一個緩衝的空間,互動較不那麼直接,不是面對面,可消弭交友而產生的緊張。

  陳冠宇醫師也認同在虛擬世界中建立人際關係,比在真實世界中來得簡單,可以單方面操控,不像真實世界中要兩個人有相同的認知才可以進行。

※ 有築夢的空間、可操控進度
  有交過「筆友」經驗的人知道,與筆友的聯繫是靠著寫信,要有些許文采、幾個日夜的推敲,才能填滿幾張信紙送出去。參加過聯誼的人也知道,所有的廬山真面目,在相約見面時立見分曉,第一眼印象就定生死,決定將來會不會再繼續的命運。

  許承道牧師認為,隔著一個虛擬的網路空間,人們面對的雖是一個真實的個體,但在真實與虛幻之間,彼此會有想像與期待;在陳述自己時,也可以將自己包裝、美化,滿足人性中感性的一面。雖然大部分的夢都會破碎,但是人們藉著網路而得以織夢,也因為隔著網路這層保護膜,就算夢碎了,傷害也不會太深。

※ 因應人際網絡的破口而生
  許承道牧師強調,因為人際網絡出現破口,所以網路交友可說是因應時代需要而形成的。每個時代的人都有自己軟弱、無法處理的事情,但是過去傳統社會以農業為主建構的家族網絡,可以提供人穩定的成長環境,一般人都是依循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的模式,發展彼此互相幫忙的人際關係。現代社會的家庭結構改變,人口變少,大家族的穩健結構已不復見。與朋友的關係,因為個人主義抬頭,各行其是,人際關係疏離,往昔如「換帖」般的兄弟情、「手帕交」的姊妹情的朋友關係更是難得。但是大部分的人還是需要人與人之間的支援,在現今家庭與人際網絡破碎的情形下,會尋求其他的依附,網路成了提供發展現代人際關係的新出路。

※ 尋找歸屬感
  林毓芬老師說,每個人都有尋找自己歸屬團體的需要,過去只能在固定的家庭、學校、社團或是職場中,經過一定時間的相處、互動,由陌生到熟捻,才能建立人際關係。

  網路提供多功能、不同屬性的聊天室、BBS、MSN、ICQ等,因應不同的個體,讓每個人因著不同的需要,藉著個別的互動,或是團體的互動來交朋友,快速且便利,滿足人們尋求歸屬感的渴求。

※ 追溯不良親子關係
  在陳冠宇醫師的臨床經驗中,網路交友與沈迷網路的心理情況雖是不一樣,但會從網路中建立人際關係,形成原因,可追溯到原生家庭。有些是夫妻相互關係就不好,會影響到孩子建立人際關係的方式。另外就是親子互動不良,不是沒有溝通,就是溝通方式不對,只有單方面的父母對兒女說、下指令,不是互動式的交談。起初,在孩子還小的時候,他們只能默默承受。稍待成長,網路就成了自己的獨立的空間,利用虛擬的網路,尋找同儕。這是他們反抗父母的一種方式;也是回應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受到不健康的人際網絡的影響。

※ 禁止與輔導
  據林毓芬的瞭解,很多家長與老師對網路交友多抱反對態度,因為網路的交友,虛虛實實,很難辨別真假,需冒被欺騙的危險。

  網路交友是有其危險性,耽溺在電腦前久了,缺少實際真實的人際互動,人也會變得更封閉。

  李惟信牧師說,如果能以成熟的心態來看,在網路的專業領域的互動中,可以超越年齡、地域,集結一些關心共同議題的同道,那是一種很難得的分享經驗。

  許承道牧師也抱持著讓大家試一試的心態,只是要知道靈巧如蛇般的保護自己。與其禁止,不如公開討論、輔導,建立正確的網路交友態度。

※ 再建健全的家庭、人際網絡
  陳冠宇醫師說,對網路交友的態度沒有對、錯或是贊成、反對之分。那是一種生命經驗的嘗試,但不可以當作建立人際關係的主要的部分,只能作為輔佐,要在真實世界中建立經驗。網路是不自然,是人造的,人可以使用,但要學習節制。最終,還是得在家庭、社會實際的互動中,建立整全的人際關係。
同作者相關文章:
紀念一位無私的給予者:林宗要牧師 (第 198 期)
在安靜中呈現生命力的歐保羅 (第 180 期)
謝謝你們約我 (第 145 期)
無價的肯定 (第 140 期)
你們一領一 我們一領三 (第 139 期)
最好有這樣一百個你 (第 138 期)
教會是婦女的 (第 137 期)
讓人起雞皮疙瘩的感動 (第 136 期)
畢契力量大 (第 135 期)
歡迎使用 (第 134 期)
聽到不一樣的聲音 (第 133 期)
繼續發光 (第 132 期)
這是保護色 (第 131 期)
我也想放一本 (第 130 期)
隨風撒種 (第 129 期)
一年接一年 (第 128 期)
12歲以後的耶穌可以去哪裡?從長老教會的組織體系探討青少年事工的定位 (第 126 期)
請跟我一起讀聖經——盧俊義牧師的牧會異象 (第 122 期)
十九歲的選擇 (第 117 期)
因為一生才這麼一次 (第 94 期)
在網路中築夢-從心理需求看網路交友 (第 74 期)
累了,分了 (第 66 期)
宿舍關門後的話題 (第 64 期)
別人的東西永遠比我們好 (第 59 期)
雅各的夢,不是我的夢! (第 57 期)
這下補過頭了——論研究所補習班 (第 55 期)
我的新鮮人戀愛學分 (第 53 期)
週休二日的分享:在台老外篇:台灣逍遙遊 (第 47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74 期 網路交友面面觀 (25-27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74期  2003年  2月 網路交友面面觀 74
本期主題:網路交友面面觀
發行日期:2003/2/10
目錄s/
聆聽天籟
編者的話
網路認同現象的信仰省思
從萬花筒到網路交友
網路福音事工的挑戰
286 vs. N86—從語言的顛覆看N世代文化
我網路交友的經驗
在網路中築夢-從心理需求看網路交友
台灣癩病醫療之父-戴仁壽博士
論「單身寄居族」
基督徒如何看待佛教藝術?
聖樂與信仰
石牌教會社區日文班
何謂愛修會--愛修會的精神與特質
心事講出來-青年常見的交友問題
福杯滿溢蒙福之年
「與神和好」
基礎神學往前走
年輕的追尋-我讀大學的日子
東師長青,生日快樂!
颱風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