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123期 吟聖詩 最有fu
字級調整:

成長部落格
離開長青團契之後
長青團契啟發我對人與社會的關注,使我從一個理工學生走入社會服務與行政的生涯。我也在此認識我的太太,找到一生的支持與陪伴者。
關鍵字:長青團契  信仰  社會關懷 
作者/周恬弘 (淡江長青畢契、門諾醫院行政副院長)

 「萬事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羅馬書8:28

1987年我自淡江大學畢業,同時也結束了非常美好的四年長青團契生活。每次回顧離開長青團契之後所走過的歷程,都一再映證聖經中信仰前輩的生命體會,確實感受到上帝慈愛的帶領與無比的恩典。不過,自己並不是每一個時刻都清楚上帝在我身上的計畫和旨意,有些路是自己執意要走的,有些則是在被動的心態下去嘗試的,更有些是誤打誤撞走過來的;但是感謝神,在祂的巧妙安排下,這一切都配合成對我有益的樣式。在這篇文章中,我想簡短分享四個故事,來見證上帝在我身上的帶領。

※到最需要的地方服事

1989年兵役退伍後我到台北國家政策研究資料中心服務,擔任《國家政策季刊》的採訪編輯。那年在教會公報上讀到玉里觀音山教會(現為加密山教會)黃連星牧師的文章,他提到東部鄉下教會非常缺乏同工,並呼籲教會青年能夠奉獻一、兩年的時間到那裏服事,幫助教會。這篇文章給我很大的感動,於是我和黃牧師聯絡,並去參加花蓮縣國小代課老師的甄試,順利前往教會隔壁的觀山國小任教一年。

那一年我白天在學校教書,晚上陪教會的青少年自修,周末帶領青少契聚會,但這些服事比起我那段時間從教會所領受的關懷與照顧、從學生和教會青少年互動所得到的歡樂與啟發、以及對教育和信仰的學習和體會比起來,實在顯得微不足道。這段服事也讓我看到一間地方教會的見證與事工對社區的重要性,特別是當社區資源非常欠缺時,教會的角色便更加舉足輕重。這一年帶給我最重要的體會是如果自己的能力與時間有限的話,應該是選擇比較沒有人投入且比較需要的地方去服事,自己所能發揮的邊際價值和貢獻比投入到其他地方要來得大。另一個重要的影響是玉里的生活經驗使我深深喜歡花蓮這塊土地,她的自然環境和濃厚的人情味,對像我這樣都市成長背景的人來說,實在有很大的吸引力。

※門諾醫院的募款經驗—上帝的恩典正好夠用

經過兩年的進修,我於1993年進入竹東的工研院工作,可是對花蓮的嚮往卻絲毫沒有減少。很奇妙地,上帝透過淡江長青的畢契鄭怡世弟兄轉達門諾醫院正在招募發展室同工的訊息,因此雖然我之前並沒有正式從事募款與傳播工作的經驗,也就鼓起勇氣前往應徵,很幸運地被錄取,找到在花蓮長期服事的機會。感謝上帝,我當時的女友、現在的太太智芬並沒有因為我要去花蓮而跟我分手,在知道我將前往門諾醫院工作後不久,她也「秘密地」前往門諾醫院應徵另一份工作,在我到花蓮一個月後的1994年8月,她從衛生署離職,加入門諾醫院的行列。

在門諾醫院服事的初期,我的主要工作是住院醫療大樓平安樓的擴建募款。我到門諾時擴建工程已經開動,預定三年內完工,總經費需求是六億元,據我所知,醫院決定擴建計畫時只有六千萬的現金和存款,其中包括每月要發給員工的薪資以及員工的離職準備金。當時醫院並不是很有信心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籌募到這麼多經費,因此計劃如果經費不足的話,就先蓋到三樓,其餘的樓層等以後視資金情況再陸續增建完成。其實,六億元對我來說更是如天文數字一般,我當時內心根本沒有任何信心能夠在完工前達成募款的任務。雖然如此,院長與副院長都不曾給發展室任何募款金額或期限的壓力,只是告訴我們依靠上帝,盡力而為,向標竿直跑。

募款需要的專業很多,像是傳播、廣告、公關、行銷等。說實在的,這些並非醫院專長的領域,發展室裡面也沒有這些領域科班出身的同工。上帝知道我們的欠缺,因此特地為我們安排了各種專業的志工,彌補了我們的不足。其中有一位資深廣告人黃文博先生為門諾醫院的擴建企劃第一支電視募款短片,這支以悲情訴求的短片打動無數民眾的心,紛紛解囊贊助門諾的擴建。讓我覺得非常奇妙的是,就在這支片子準備的期間,台北市崇他欣社也籌募了四十萬元,將這筆款項的一半用來舉辦一次媒體的門諾參訪之旅,邀請及安排台北主跑醫療與社會公益的記者參訪門諾。這兩方的計畫其實是各自進行,事前並未互相搭配或一起規劃,可是卻很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就在記者團來訪的那一天,門諾第一支電視募款短片首播給造訪的所有記者,帶給記者很大的震撼。之後,各大平面媒體刊出門諾大幅的報導,電視媒體除了做新聞或專題報導之外,甚至直接拿募款短片在新聞時段播出。此外,黃文博先生也透過私人關係,委託一家媒體購買公司將這支短片送請各有線電視台在公益時段中播出。在平面與電視媒體搭配報導與短片播出的情況下,所產生的募款效果遠遠超乎所能想像的。許多民眾在讀到報紙的報導後,隨即看到電視的募款短片播出,激發強烈的捐款意願與行動。

就在1997年平安樓落成啟用前,擴建募款金額也正好達到工程經費的目標,而且每次要支付工程款時從來沒有欠缺過,我實在找不出有比「神蹟」更好的詞來描述我參與在這個過程中的體會。上帝並沒有一次給我們非常非常多或超過我們所需要的,而是給我們剛好夠用的恩典,讓我們知道時刻都要信靠祂。坦白說當時大多數的募款事工並不是我們去預想以及規劃的,而是上帝有巧妙的計畫與安排,我們只是在其中努力去配合,讓神所用。

※危機與患難中更要感謝讚美神

門諾醫院位於花蓮,人才招募較難,因此提供很大的空間讓同工學習成長。我從1994年到2004年之間,因為醫院的需要,轉換過四個職務,從發展室主任、醫政部主任、門諾社會福利基金會代理執行長,到院長室特助。每一次工作轉換都是新的學習,並擴展了自己的視野。

在擔任院長室特助期間,有一項工作是醫療糾紛的處理,負責和病人及家屬協調溝通。雖然門諾醫院並不常發生醫療糾紛事件,但是每一個事件都是醫院潛在的危機,且事關病人的生命與權益,要使雙方取得共識、降低對雙方所造成的傷害,重建互信,實在是很大的挑戰,每一個事件的處理過程都帶給我很大的壓力,甚至有幾次病家語帶恐嚇或有衝動想採取非理性的手段時,自己內心的惶恐程度,應該只有上帝知道。

有一次在面對非常棘手的事件時,我剛好前往玉里教會參加禮拜,那天證道的是張思聰牧師,他以詩篇18篇與22篇當中詩人所表達的「在患難中更要稱謝、讚美上帝」極美的信仰體驗,勉勵信徒在患難中透過感謝讚美,表達對上帝的信靠,上帝會在我們的讚美中設立寶座,掌管一切,賞賜平安。就像腓立比書四章6-7節所說的:「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上帝。上帝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裏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

在那次禮拜中,我就強迫自己暫時放下心中的憂慮與惶恐,轉向去對上帝表達感謝與讚美,瞬時感覺到莫大的解脫與上帝平安的同在。更奇妙的是,過了不久,此事件的病家態度忽然有180度的轉變,讓我們能夠很順利的進行後續的溝通,並得到圓滿的結果,病家與醫院的關係也獲得重建。後來每當我遇到任何困難,做完所有可能做的努力時,我都會獻上對上主的感謝與讚美,上帝也一而再、再而三地伸手引領我度過難關。

※兩次進修的奇遇

我在門諾醫院服務正好滿十年的2004年8月中旬,醫院推薦我前往密西根大學進修醫務管理碩士課程。能夠在將近40歲時獲得一次國外充電的機會,固然有莫大的欣喜,但也不免感到擔憂,因為這次是攜家帶眷到地球的另一端,心中一直因為要離開熟悉的生活,面對陌生的環境而忐忑不安。這時,亞伯拉罕的信心及上帝對他的帶領,給了我很大的鼓勵與平安。我相信上帝也要透過這次的旅程,讓我們學習全然信靠祂的功課,以及親身體驗祂奇妙的恩典。

初到美國,似乎除了一間空宿舍及隨身攜帶的行李,什麼都沒有,其實不然。我們有醫院所提供的學費及生活費的補助,也有醫院同工送給我們的大同電鍋、小烤箱、食譜、隨身磁碟及祝福卡片。上帝還為我們預備許多從未謀面、居住在安雅堡市(Ann Arbor,密西根大學所在地)附近的親友及台語教會的牧長和弟兄姐妹,及時給我們幫補,使我們一無欠缺,直到我們要離開時,還能有許多東西轉贈給朋友。本來我們也對小孩的就學很擔憂,結果上帝安排我們所住的宿舍區,正好屬於一間很歡迎也很照顧國際小孩的小學學區,為此,我內心有說不完的感恩。

在門諾醫院的支持補助與密西根大學指導教授的協助下,2007年中旬我再度前往美國維吉尼亞州大學(VCU)進修健康照護組織研究博士課程,不僅順利跟隨專門研究美國教會醫院的指導教授學習,還意外獲得研究助理職務,減免學費並有每月的助理津貼,加上醫院的補助,使我們一家四口的生活沒有缺乏。我的指導教授知道我進修的時間很有限,特別傳授我在最短時間完成學業的秘訣,幫我選擇論文委員會的委員,並在整個論文研究過程中全力配合我的進度,協助我完成論文,我才得以在2009年底畢業。此外,門諾醫院同意多給我半年進修時間以專心撰寫論文,也是讓我順利完成學業的關鍵。

※長青團契的啟蒙

回想這些發生在離開常青團契之後的經歷,內心有一個脈絡越來越清楚,事實上這些經歷的種子早在長青團契時代就已經種下。比如大二參加團契契友組成的鄉土福音佈道隊,是讓自己萌生下鄉服事的感動源頭;神研班研讀路加福音書時認知到信仰的一個重要表達是關懷弱勢者,因此才有後來到加密山教會服事的動機,進而因接觸而喜歡花蓮,並到門諾醫院工作的可能。在淡江長青團契的服事中讓我學習企劃活動、領導、溝通和編寫契刊;還有新使者雜誌提供長青人發表的園地,使我對文字產生興趣,這些訓練都成為我在門諾醫院服事的重要根基。此外,在神研班和門徒訓練營會中結交多位同期的長青人,畢業後有機會組成讀書會,對各種社會議題和理論做研討,使得自己對較抽象的推論和理解不致於感到障礙,對我多年後在研究所的進修產生莫大助益。更重的是,長青團契啟發我對人與社會的關注,使我從一個理工學生走入社會服務與行政的生涯。最後,有一點一定要提的是在淡江長青團契認識我的太太,找到一生的支持與陪伴者,她始終默默扮<

同作者相關文章:
大選後的政教關係再思 (第 153 期)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第 148 期)
台灣社會的「健康不平等」,教會可以做什麼努力? (第 140 期)
合乎上帝旨意的人生 (第 134 期)
離開長青團契之後 (第 123 期)
回味「聖經神學研究班」 (第 73 期)
門諾醫院的醫療傳道──全人關懷服務 (第 66 期)
全方位的福音及社會服務事工開拓者──高甘霖牧師 (第 41 期)
EQ s (第 38 期)
教會流行現象的背後 (第 37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23 期 吟聖詩 最有fu (45-49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23期  2011年  4月 吟聖詩 最有fu 123
本期主題:吟聖詩 最有fu
發行日期:2011/4/10
吟聖詩 最有fu
唱我所信
唱出時代之聲
新版《聖詩》推出之後
神學生看新版聖詩
經驗談:從舊聖詩到新聖詩
以聖詩來靈修
聖詩將平安穿透我心靈
夏日音符
唱聖詩最有fu的時候
玉神之美
熔歷史、人文、生態於一爐的台神校園
南神校園之美
離開長青團契之後
許多「第一」的周再賜
司提反為何被處死?初代教會一樁死刑事件分析
完全走調的校園霸凌
開始反霸凌?那麼我們還得要反思哪些事?
Kap 盲朋友唱聖詩
讀經筆記4 「按手」是讀作“ho??-chhiu” a 是“an-chhiu”?
「拼」神研
給四十歲神研班的一封信
第48屆大專聖經神學研究班的收穫
神研班的潛在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