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164期 回顧與反思
字級調整:

編者的話
《新使者》之路
關鍵字:
作者/王昭文 (《新使者》執行總編輯)
 
從1963年創設的《使者雜誌》到1990年發行至今的《新使者》,是一項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重要文字事工,長期與大專青年連結。不過,透過吳祈得整理本刊歷史可以看見,從《使者》到《新使者》,讀者群的設定從大學生為主轉變為具批判性的知識份子,建立了「信仰的.理性的.本土的」做為核心價值。吳祈德認為;「在不同時代的長老會知識分子手上,使者—新使者成為交流、分享、反思、批判的管道,更成為面對時代處境的討論平台,塑造知識分子對長老教會的認同。」
 
到底《新使者》有什麼值得特別保留的?我們邀請請幾位本刊編輯委員就各自所關心的領域,選出值得一讀再讀的經典,再從中選錄數篇在本期重刊。
 
廖斌洲身為政治學者,政教關係是其關心議題之一,他選了幾篇2000年前後刊出的文章,帶領我們在綠營全面執政的此時,重新反省教會的公共角色。長期參與普世事工的盧悅文,關切中國崛起對普世教會的影響,所推薦文章的文章是讓我們認識中國教會及台灣的普世處境。前總會青年幹事鄭君平期待透過兩篇文章來讓探討長老教會青年的處境、青年宣教的方向。張仁和牧師推薦多篇過去「好書櫥窗」的文章,限於篇幅,只選錄了葉寶貴介紹《聖經詮釋之舞》的文章,因為《新使者》一直致力提倡帶來生命力的聖經研讀。另外,也邀請「阿菁黑白畫」的張純菁選出自己的經典之作重刊。
 
本刊最具特色的「台灣教會人物檔案」,這期刊出兩篇重量級的好文,主角都是女宣教師。劉漢鼎寫在蘭嶼宣教大半輩子的內地會宣教師魏克琳(Grace Irene Wakelin),文章很長,但實在很精彩,不忍刪節,決定讓它全面問世。盧啟明寫戰後來台灣從事基督教教育工作、協助神學院建立幼教人員訓練課程的英國宣教師白勵志(Daisy Pearce)。
 
在旅行中增廣見聞、認識自己、深化信仰,近年《新使者》也看重這樣的分享。這期有三篇文章:歐陽長風分享在美國科州博德生活帶來的省思,李明翰紀錄參加普世青年交流計畫在德國所見所聞的感想,李厚諭書寫參加福音日本語學院的經驗。
 
本期母語葡萄園有一篇美國前總統卡特的動人靈修小品,是《Kui年kah Jimmy Carter做伙靈修》(整年與卡特一起靈修)其中一篇,「夜愈深、星愈明」,願你閱後也受到安慰鼓勵。
 
吳祈得的文章最後說:「《新使者》在未來將走向何方?過去我們堅持的價值能夠以新的樣貌再度嶄新復活?或者我們已經我們完成階段性的使命?又或者上帝已經給了我們新的呼召與方向,期待我們不畏艱難勇敢而去?」前面的路,期待關心新使者的朋友一起來修築。
同作者相關文章:
台灣原住民的自我追尋:歐蜜.偉浪《編織家園》 (第 189 期)
《新使者》之路 (第 164 期)
創造之力 (第 163 期)
人權今昔 (第 161 期)
從〈PCT人權宣言〉到解嚴 (第 161 期)
開展中的台灣教會角色 (第 160 期)
不斷再思何為「宣教」 (第 159 期)
台灣教會@21世紀 (第 159 期)
好家在 (第 158 期)
看見──約翰福音 (第 157 期)
愛及曠野 (第 156 期)
原住民族與轉型正義 (第 155 期)
面對青貧時代 (第 154 期)
再思政教關係 (第 153 期)
感謝上帝賞賜米糧 (第 152 期)
因信得生:羅馬書 (第 151 期)
這世界繽紛多元 (第 150 期)
歡迎加入大專團契 (第 149 期)
未來,一直來 (第 148 期)
現在是我們的事了! (第 147 期)
150年來 (第 146 期)
見證:使徒行傳 (第 145 期)
你想要什麼樣的幸福? (第 144 期)
後太陽花的公民力量 (第 143 期)
忘了我是誰 (第 142 期)
民主路迢迢:《百年追求》書介 (第 142 期)
普世精神 (第 141 期)
健康與信仰 (第 140 期)
奧妙創世記 (第 139 期)
大同小異基督教 (第 138 期)
當表演藝術遇上宗教信仰 (第 137 期)
基督教美學 (第 136 期)
中國!中國! (第 135 期)
從容自信面對中國——評介吳介民《第三種中國想像》 (第 135 期)
基督徒的「成功」 (第 134 期)
此時此地讀路加 (第 133 期)
性別框外 (第 132 期)
不忘初心──專訪台北市議員徐佳青 (第 132 期)
追求公義 承擔苦難 (第 131 期)
荊棘焚而不燬——高俊明牧師的信仰與實踐 (第 131 期)
食 不實在? (第 130 期)
下一站,22K? (第 129 期)
原住民.巴萊 (第 128 期)
張七郎與詹金枝 (第 128 期)
「青年運動」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第 127 期)
牽阮的手——浪漫同行獨立路 (第 127 期)
主日學過後——不可忽視的青少年信仰教育 (第 126 期)
母語的將來 (第 125 期)
不僅是「坐」禮拜 (第 124 期)
吟聖詩 最有fu (第 123 期)
新版《聖詩》推出之後 (第 123 期)
讀聖經 心眼光 (第 122 期)
作為公民媒體的《新使者》 (第 121 期)
台灣網路公民媒體簡介 (第 121 期)
牛糞與咖啡──全球化時代的經濟公義 (第 120 期)
面對死刑,絕不簡單 (第 119 期)
地球憲章──回應與實踐 (第 118 期)
正視貧富差距 (第 117 期)
愛你的鄰舍 (第 116 期)
災難與再生 (第 115 期)
【美麗島30週年特輯】美麗島‧教會公報‧分區聯禱會 (第 115 期)
憂鬱的光輝十月 (第 114 期)
開明的基督徒教育家─林茂生 (第 114 期)
歷史建築隨想 (第 110 期)
當雪山獅子旗飄揚 (第 106 期)
教派合作的虛與實 (第 90 期)
復和的功課──現階段教會228關懷的使命 (第 80 期)
「喊台獨」之外──長老教會政治關懷的演變 (第 75 期)
報禁開放前的台灣新聞媒體 (第 70 期)
生態關懷這條路 (第 67 期)
小林善紀《台灣論》的歷史視野 (第 65 期)
努力與耶穌為友的人——我所知道的謝淑民長老 (第 51 期)
生之萬花筒 ──談許地山有關基督教的小說 (第 36 期)
感動之餘,勿忘事實--回應33期「人道移民─丑之助」一文 (第 35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64 期 回顧與反思 (1-1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64期  2018年  3月 回顧與反思 164
本期主題:回顧與反思
發行日期:2018/3/10
《新使者》之路
我們的雜誌:《新使者》話說從頭
教會如何面對政權
論政教關係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之社會及政治關懷的再思
所謂「國語」系統之教會的政治參與
面對中國要知己知彼
從聖經觀點評論中國的三自教會
台灣教會欠缺對中國的全面了解
普世合一運動中的宣教倫理及台、中教會關係
大雨
生活在博德
蘭嶼之燈—魏克琳宣教士的故事
戰後初期幼兒教育和主日學教材的推手: 白勵志姑娘(Miss Daisy Pearce)
作為長老教會青年
長青百合——淺談長老教會青年面對社運的困頓與展望
21世紀的青年宣教神學
《聖經詮釋之舞》作者及其思想
夜ná深,星ná明
展望烏托邦──德國EYEP之旅
MEJI 12參加心得
敬邀加入復活節「愛的書信」監獄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