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69期 敬拜讚美衝擊的再思
字級調整:

交流站
回應「牧師受聘,全家受聘嗎?-一位牧師娘的觀點」:一位牧師孩子的看法
關鍵字:
作者/閱聞 (長老教會青年)
※ 我的父親是牧師。
  小時候,我覺得當牧師的小孩是種享受:一種關於「特權」的享受。牧師的小孩可以在主日學的時候輕易地拿到「模範生」的表揚、牧師的小孩在過年時還可以收到會友送的紅包、因為住在牧師館,所以禮拜日的時候可以不必像其他主日學同學那麼早出門;參加教會活動的時候不必繳交報名費、生病的時候前往醫生會友的診所求診不需要付醫藥費(這是在健保實施之前)、前往會友家學習才藝(例如:學畫畫、音樂)不需要繳學費以及還可以拜託在教會聚會的大學生當自己的家教老師等等,這些經驗在小時候都讓我覺得當牧師的小孩真是一件不錯的事。

  上了國中,身為牧師小孩的滋味已不如以往地享受。取而代之是種種的壓力與不解。我不明白,為何每次考試考不好的時候,爸爸總是會把我與同屆的教會會友小孩拿來相比較,說他英文考多高、數學考多少分?還說,既然他都可以考到這種分數、為什麼我做不到?我不明白,為什麼有那麼多的會友關心我會考上哪間國中?我不明白,為什麼我的成績與其他會友小孩的成績之間有所關連?我不明白,為何麼我不能跟其他的同學一樣在禮拜天的時候睡晚一點,好補一下平時週間因為補習而犧牲的睡眠?我不明白為何我一定要有爸媽說的「牧師小孩的樣式」?那個「樣式」是指什麼?我不明白,為什麼我的父母親明明累得半死,卻還不停地跟會友強調他們是7-11,一年365天、24小時不打烊地可以隨時尋求幫忙?為什麼他們寧願選擇教會第一、家庭第二、自己第三?我不明白,在我參加高中聯考之前與之後,一大堆會友打電話來問我考的成績如何?考試與學校課業成績不是個人的事情嗎?為何與教會有關呢?

  我以為,這些疑問會因為我考上高中而結束,沒想到,我錯了。舊的疑問還沒得到答案,新的疑惑反而增加。我不明白,為何我和弟弟在衣服上的穿著會成為代議長老與爸爸之間嚴肅話題的重點?我不明白,為何我的大學聯考落榜、重考生的身份會讓父母親在會友面前難以啟齒?我不明白,為何我一定得要考上一間所謂的「不錯的」大學、即使要補習兩年也一定要考上?我不明白,為何我的母親即使身心上百般地疲憊,還是得跟著父親出門探訪?

  好不容易,考上大學、離開家鄉,到另一個陌生的地方生活,本以為可以擺脫這些疑問,沒想到,新的疑問又出現了。我不解,我已經是大學生了,為何我的父母親反對我染頭髮?為何我的父母親給我的答案是:「教會會友會說我們沒教好自己的孩子」。染頭髮就表示我是個壞孩子嗎?染頭髮會危及到父母親在教會的牧會工作嗎?我不解,明明我自己有名字,為何大學團契的輔導總是喜歡在介紹我之後,另外加上一句「她是XX牧師的孩子」?難道「我」只存在於我父親的名字當中嗎?我不解,為何牧師的小孩非得要有「呼召」「獻身」擔任團契的幹部,而且幹部的職位要不就是靈修部或者是團契的會長?我不解,一個牧師的小孩,到外地求學、在別的教會參加聚會,即使自己的歌聲難聽、琴藝已生鏽,就一定得參加聖歌隊、司琴、甚至是教主日學?我更不解的是,當我對自己的信仰還有疑問和不確定、尚在尋求答案的時候,教會的牧師為何一直要我受洗、並且不停地以「妳是牧師的小孩,怎麼可以到了這個年紀還不受洗」的說法作為一種增加教會年度受洗人數的手段?

  大學畢業之後,繼續研究所研究生的生活,會友又有新的問題:為何不去念神學院?怎麼還沒有男朋友?何時要結婚?

  回想起來,我不知從何時開始,對於父親身為「牧師」這個身份開始感到恐懼,對於母親身為一個牧師娘種種無法說出口的辛苦感到心酸,對於我身上背著「牧師小孩」的身份感到厭惡。我一直不能夠理解,明明教會就是以一份薪水聘請我的父親,為何我的整個家庭,包含我的母親、我的兄弟姊妹,必須無怨言地、被視為理所當然地有分於教會侍奉的事務上、還得有超過於會友對他們自己家庭要求標準之外的表現?為何我的兄弟姊妹即使對某些事工沒有感動,還是非得出來投入教會的事工,好得以表現出我們有「牧師小孩」的樣式?我不能夠理解,為何我的父母親給我的答案總是:「會友他們會看我們的家教,他們會看他們的牧師是如何在教導他們的孩子」作為這些疑問的答案?

  教會到底把什麼樣的社會期待和要求以及標準放在牧師的小孩身上?什麼樣的牧師孩子才可以在會友的期待與標準之下被稱上是一位「好」的牧師小孩?我可以理解、也能夠接受牧師的確在道德上、自我要求上是有著超乎於所謂「平信徒」的標準存在。不過,我總覺得,我們的教會總是把這些標準、要求放得太高,甚至是接近於「超乎常人」的完美標準。什麼樣的「樣式」才得以符合教會對於牧師小孩的要求?教會法規之內,並沒有規定一份薪水就可以聘請這個牧師家庭的全家;更沒有規定牧師的孩子一定得品行兼優、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甚至連婚姻都必須幸福和成功。

  因此,若有人對我這個身為牧師的孩子提出這個「牧師受聘,全家受聘」的問題,並希望我的答案是什麼,我會這麼回答:

  當你覺得牧師的家庭確實同時跟著牧師受聘時,請不要忘了,不要把超乎常人的期待、想像與要求放在這個家庭的每一個成員身上。他們也跟會友一樣,同樣是上帝的兒女;同樣也只是「人」罷了。
同作者相關文章:
回應「牧師受聘,全家受聘嗎?-一位牧師娘的觀點」:一位牧師孩子的看法 (第 69 期)
PDA——只是「方便」而已嗎? (第 62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69 期 敬拜讚美衝擊的再思 (73-75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69期  2002年  4月 敬拜讚美衝擊的再思 69
本期主題:敬拜讚美衝擊的再思
發行日期:2002/4/10
目錄s/
口唱心和
敬拜讚美衝擊的再思與建議
從改革宗的禮拜觀點看敬拜讚美運動
從心理學談敬拜讚美
德光教會第二場敬拜讚美的分享
南崁教會敬拜讚美團
來吧!讓我們一起稱頌 神的美好!
台北和平基督長老教會 第三堂禮拜
青年的敬拜:磐頂教會青年崇拜
「敬拜讚美在禮拜中的位置」
行醫典範-蘭大弼醫師
我在台灣的日子—來自小蘭醫師的問候
當彩券瘋狂時
攝影、人生與藝術
社區營造之我見
靈洗s/
聖靈在個人生命中的工作
認識而相愛
長老教會是怎麼來的?
白花之戀
回應「牧師受聘,全家受聘嗎?-一位牧師娘的觀點」:一位牧師孩子的看法
當圖形改變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