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
第38期 EQ |
|
|
本期主題 |
EQ s |
|
|
關鍵字: |
作者/周恬弘
(現為花蓮基督教門諾會醫院發展室主任。)
|
|
|
|
本期《新使者》的主題「EQ」一詞最近大量出現在大眾媒體上, 目前坊間有關EQ的中文書籍(包括有聲書)已不下十本,許多人在聊天時也都不忘套用幾句「EQ」。到底什麼是「EQ」?本文即希望能加以介紹。
本文對EQ的瞭解均來自目前介紹EQ最深入、完整的權威著作EQ,由哈佛大學教授丹尼爾.高曼( Daniel Goleman )撰著,張美惠翻譯,時報文化出版公司出版。
儘管我們聽過EQ,但不免仍感到陌生,不過對於IQ我們就一定不陌生了。EQ是指智商,用來衡量一個人的智力,IQ愈高,代表這個人愈聰明。相同的,EQ也是用來了解一個人的某些能力。IQ的I是英文 Intelligence (智力)的縮寫;EQ的E則是英文 Emotion (情緒)的縮寫。 由此可知EQ是指一個人的情緒能力。
根據《EQ》的作者高曼所下的定義, EQ( Emotional Intelligence,情緒智能)一詞句含自制力、熱忱、毅力、自我驅策力等能力。他認為情緒表達能力是智能的一部分,甚至比單純的智力(IQ)更能決定一個人的成就;而且相對於普遍認為IQ是天生且難以改變的條件,EQ是可以透過教育去提升的能力及內涵。作者更希望透過EQ的提倡及EQ教育的重視,能夠改善目前社會上的種種問題,如暴力犯罪、酗酒、吸毒、離婚、精神疾病等。
最早提倡EQ觀念的是約翰.梅爾(John Mayer)及彼得.沙洛維(Peter Salovey)兩位心理學者。根據沙洛維對EQ所下的定義,EQ基本上包括五大方面:
1. 認識自身的情緒:隨時隨刻了解自己的感受;
2. 妥善管理情緒:自我安慰、擺脫焦慮及不安;
3. 自我激勵:樂觀、熱忱、克制衝動、延遲滿足、集中注意力及發揮創意;
4. 認知他人的情緒:同理心;
5. 人際關係的管理:人緣、領導能力、人際和諧。
《EQ》書中並未提到如何測量EQ的程度, 但對EQ的實際表現有許多描述,作者指出高EQ的人,比較傾向具備以下的特質及能力:自身感受的自覺能力,走出惡劣情緒的能力,不壓抑情感而求情感的均衡,冷靜,生氣適度而不過分,自動自發,熱忱,有毅力,不過度焦慮,知道改變觀點以走出沮喪,知道靠宗教信仰來調整情緒,克制但不壓抑衝動,能準確判斷各種場合並做出適切的舉止,樂觀,富同理心及同情心,能自如駕御情感、充分發揮潛力、易進入神馳(做事得心應手)境界,善於組織、協商、分析及人際聯繫,社交能力佳,外向,愉悅,不易恐懼及憂思,對人對事易投入,正直,情感生活豐富但不逾矩,怡然自安,自信並信賴別人,善於表達自己的看法及感覺,合群,善於調適壓力,易結交朋友,幽默,富創意等等。
在此我們也簡單介紹《EQ》這本書的主要的內容。基本上《EQ》一書可分為四個部分。作者首先運用大量的心理學研究成果及神經醫學的發現為EQ奠定理論基礎,他試圖向我們証明,情緒是人類生存的根本依據,經過長久的演化,情緒基因早已內化為我們生理結構的一部分,腦部的杏仁核就是主掌情緒的部位。但若任由情緒無限制的表現則會導致許多身心及社會的問題,因此情緒表達應該有所平衡及節制,才是健康的情緒管理。而腦內新皮質的角色即是在緩衝杏仁核的情緒反應,EQ即是由杏仁核及新皮質的互動所構成的。
《EQ》的第二部分則在闡述EQ的意涵及表現,如前所述。接著作者將EQ實際應用到婚姻與情感生活,團隊管理及醫療的層面,讓我們了解EQ如何幫助我們的生活及工作。
最後一部分,作者討論到EQ的教育。他首先闡明EQ是可以學習,可以改變的,而且人的一生都在發展EQ;然後他呼籲重視EQ的教育,並提供幾個EQ教育的模式及課程大綱。當然,作者強調EQ教育最好從小時候做起,父母在家裡就必須對子女實施EQ教育;然而,學校的EQ教育更須加強。他認為除了EQ課程的設計完善之外,教導者的身教則更重於言教。
本文嘗試對EQ的觀念做一初步的引介,盼對初次接觸的讀者有所幫助。若讀者想進一步瞭解EQ的內容,《EQ》一書是值得一讀的著作,在此向大家推薦。 |
|
|
|
同作者相關文章: |
|
.大選後的政教關係再思 (第 153 期)
|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第 148 期)
|
.台灣社會的「健康不平等」,教會可以做什麼努力? (第 140 期)
|
.合乎上帝旨意的人生 (第 134 期)
|
.離開長青團契之後 (第 123 期)
|
.回味「聖經神學研究班」 (第 73 期)
|
.門諾醫院的醫療傳道──全人關懷服務 (第 66 期)
|
.全方位的福音及社會服務事工開拓者──高甘霖牧師 (第 41 期)
|
.EQ s (第 38 期)
|
.教會流行現象的背後 (第 37 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