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111期 萬民皆祭司 ?
字級調整:

本期主題
「萬民皆祭司」之我見
從咱長老教會現有之生態來看,我們確實並沒有落實宗教改革運動之基本精神,因為我們整體教會依舊停留在「教牧中心」的架構和思維中。
關鍵字:
作者/盧俊義 (台北東門教會牧師)
今年是約翰‧加爾文出生五百週年(1509~1564),許多長老教會或改革宗教會,紛紛準備要好好舉辦一些紀念活動。這本是好事,但卻和加爾文生前交代後事的意願相違。他是很不喜歡人家紀念他的,認為若有任何值得榮耀的事,應該用這些榮耀來歌頌上帝。

他甚至不讓人家知道他死後埋葬的地方,就是不希望後代的人紀念他,而是要大家把焦點放在耶穌的身上,因為耶穌才是我們生命的中心。

因此,當許多教會熱鬧滾滾地舉辦研討會等活動時,我還是不太清楚要紀念加爾文什麼?與其發表許多天馬行空的論文,倒不如將他的信念真確地實踐出來,這才是真正在紀念他,他若在天上有知,也會安慰甚多。

※ 祭司的本質和職分:從馬丁路德到加爾文
馬丁‧路德推動宗教改革時的三大信念,就是「因信稱義」、「聖經是教會最高權威」、「萬民皆祭司」。而約翰‧加爾文將這三項信念都承接下來,並給予擴大範圍,特別在「民主共和」的理念上,就成為今天民主政治的濫觴。
馬丁‧路德當年推出這個信念,是要打破當時神職人員把宗教信仰當作專利品——禁止信徒閱讀聖經之外,再就是向上帝祈禱時,需要透過神職人員的轉介,將上帝和人之間「親密」的關係給包攬專利化,這無形中造就神職人員擁有絕對權威,信徒只能任其擺佈、聽命。

馬丁‧路德為了要突破神職人員把自己禁臠在宗教祭祀和組織中,幫他們打開封閉的信仰思維,他除了提出甚多當時教會弊病外,再就是翻譯聖經。他用當代最流通之德語翻譯大家都能閱讀的新約聖經,而不是只有神職人員才讀得懂的文字。他也故意在施行洗禮時,請其好友墨蘭頓教授主持,而墨蘭頓並不是神職人員,他是大學希臘文教授。

因此,可以明顯看出,馬丁路德所推出的「萬民皆祭司」是在教會敬拜禮儀上,讓信徒有參與的份,而不是神職人員的專利,也讓信徒有自我靈修、明白上帝話語的機會,並且可以直接向上帝傾訴內心的話語。而不是今天教會很流行的「牧師祈禱比較有效」、「只有牧師才可以主持聖餐、洗禮」等現象或規律。

約翰‧加爾文在日內瓦推動宗教改革運動,更進一步解釋這項信念。在加爾文的看法裡,他認為「萬民皆祭司」是每個信徒都應該成為幫助他人認識上帝、敬拜上帝的媒介。因此,每個信徒在他的工作職場上,就可以成為引領他人認識上帝在耶穌裡的救恩,而不是只限於教會內部組織或是宗教禮儀上的範圍。

為了要使信徒都能很認真地在自己的職場上有信仰見證,他要求所有擔任長老職務的人,必須以身作則,立下家庭信仰生活和在工作職場上的好榜樣,只有這樣,才能被信徒肯定,並願意在信仰的認識上接受指導,同時可負起督責信徒在職場工作上有美好見證的責任。

信徒在工作職場上若有不好的風評,一經查訪得知,教會就必須給予處分,而處分的方式就是禁止參與聖餐宴席。也因為這樣,就連帶培養出信徒對參加聖餐的高度榮譽感。這也是為什麼咱台灣長老教會在早期時代,對信徒的家庭生活和社會工作之規律要求甚嚴之因。

例如發生婚外情者,就必須禁止聖餐,就更不用說納妾之行為。而欠債、逃債、欺騙等行為,都會被小會禁止參與聖餐,因為那是被看為不名譽,有礙信仰見證的事。

近幾年來,有不少人喜歡談論「萬民皆祭司」這個議題,重視的並不是信徒在家庭生活上的聖潔層面,和職場工作上的角色,而是將重點放在教會的敬拜禮儀上,例如司會、講道,甚至認為可以主持洗禮等,尤其是教會政治的範圍上,這點確實是誤會了約翰‧加爾文原有的用意。

其實,司會、講道,或是施洗並不是甚麼牽涉到神學的問題,真正的問題是:要司會的人,有沒有認真準備?若連聖經都讀不好,聖詩的音都唱不準,或根本不會唱。與其讓這樣的長執、會友司會,不如傳道者自己來,才不會危害禮拜的嚴肅性。如果連司會都沒有準備好,說要講道認真,恐怕距離更遠。教會政治應該不是在看權位,而是要看怎樣去服事整體教會,沒有這樣的認知,就很容易把政治當作個人圖利的工具。

不過,從咱長老教會現有之生態來看,我們確實並沒有落實宗教改革運動之基本精神,因為我們整體教會依舊停留在「教牧中心」的架構和思維中,這可能牽涉到幾個需要探討的層面:

<未完待續.....> *
同作者相關文章:
看守神的產業:從《走過崎嶇路上》到《東基向前行》 (第 145 期)
我對基督教信仰的認識 (第 138 期)
話說彌迪理牧師 (第 136 期)
基督宗教看永生與祭祖 (第 125 期)
基督宗教看死亡 (第 124 期)
撿郵票的神父 (第 119 期)
「萬民皆祭司」之我見 (第 111 期)
話說傳道者的牧養工作 (第 101 期)
掛上帝的名行殺戮之實 (第 97 期)
不要讓我們的信仰顯出基督徒狹隘的胸襟 (第 85 期)
信徒間的「錢」事 (第 82 期)
我所知道的「活水泉」教會 (第 80 期)
從大專神研班到教會查經班 (第 73 期)
黑函…你相信這種信所說的嗎? (第 72 期)
現象篇---是「特惠」或是「特會」? (第 71 期)
沒有媒體傳播觀念的台灣長老教會 (第 70 期)
我甚為懷念的長老——溫吉安 (第 63 期)
在上帝的話語中敬拜 (第 63 期)
牧師的講道都是「上帝的話」嗎? (第 61 期)
上帝的「聖殿」遭污辱? (第 55 期)
教會談改革或運動,先從研讀聖經著手 (第 54 期)
論在教會中的服事 (第 52 期)
用聖經上帝的話重建教會 (第 49 期)
喜愛讀聖經的教會 (第 47 期)
憑著感覺走,啥米攏呣驚? (第 41 期)
我們的青少年在哪裡? (第 31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11 期 萬民皆祭司 ? (8-12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11期  2009年  4月 萬民皆祭司 ? 111
本期主題:萬民皆祭司 ?
發行日期:2009/4/10
召喚神聖‧互為祭司
信徒老實說:從權力結構看「信徒皆祭司」
「萬民皆祭司」之我見
從加爾文神學看「萬民皆祭司」
信徒也可以成為牧師的祭司?
牧師也是「信徒」嗎?——兼論牧師在上帝國度中的角色
為何團契會長、小組長一定要受洗?
從培養「祭司」淺談青少年信仰教育
在後現代思潮中泅泳的現代教會
「加爾文與台灣」策展有感
荷蘭時期教會人物檔案(三)台灣改革宗教會的擴張者:尤羅伯牧師
生活中見信仰──呂秉衡的油畫創作
異夢中的土地—— 一位猶太老人與一位台灣老人的土地智慧
生命的12個記憶——〈貧民百萬富翁〉中不妥協的信念
「無私之愛」與人類救贖的可能性──從「切支丹作品」探討芥川龍之介與神的接觸
名命、讓羞人愧、譴責的性別政治——創世記一~四章
農民擺攤組市集‧蔬果親手賣你給
標準e 5 c.c.
德生松年大學 (七字仔)
〈愛在黎明破曉時〉的意象探討
第46屆神研班籌委有感
難忘的神研班
神研班體驗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