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161期 人權今昔
字級調整:

神學淺說
沒有人能奪去的喜樂──談禮拜
在話語裡,在擘開餅、捧起杯的儀式裡,祂再一次活生生地臨在我們當中,祂的愛再一次澆灌在我們身上
關鍵字:
作者/王貞文 (牧師,前台南神學院講師)
 
伯特利的天梯
 
在一個公寓改建的小禮拜堂裡,人們擁擠地坐在摺疊椅上歌唱。鍵盤樂器、鼓、吉他與貝斯彼此傾聽、配合著,三、四位領唱者與樂手們像個小小的團契,他們的故事與他們的歌聲、樂聲相互撞擊、飛昇、融合。他們用音樂和心靈告訴所有的人:「主耶穌活在我的生命裡!走過恐懼、困頓、憂傷、絕望,祂在我身旁。世人都離棄我們了,祂沒有離棄我。」
 
有人開始流眼淚,喃喃地唸著:「感謝主!」有人把手舉起來,在樂聲中歡樂地讚美,用整個身體在讚美。
 
在那一刻,小巷弄中的破舊公寓頂樓,好像變成了《創世紀》裡有天梯出現的伯特利,有上帝的使者下來、上去,將上帝的愛傳達下來,將人的祈禱帶到上帝跟前,天地相連結了。
 
不少人在全心投入讚美與祈禱的時候,經驗過這種天地相連的時刻。那是涕淚交流的時刻,也是把酸楚轉化為喜樂的時刻。不需要華麗的廳堂、貴重的音響、威嚴赫赫的權威者臨在,需要的,是坦然、誠實面對上帝的心,是用心傾聽的耳。謙虛而願意攻克己身的身體,成為承載聖靈所呼出的氣息之器皿。當讚美者體會到同來禮拜的人之心的敏銳感受,讚美變得有生命的厚度,天梯在那裡向天延伸。
 
許多人被這樣的時刻吸引。禮拜的魅力從這裡展開,但要朝向更高的層次飛躍,向著核心奔去,那核心,就是與復活的救主相遇。
 
同桌飲食的團契
 
 
使徒行傳第二章記載,在五旬節的時刻,聚在耶路撒冷的門徒因為聖靈的感動而重新充滿力量,勇敢地宣講耶穌,說起祂所帶來的盼望。被這樣的福音感動的人開始聚會,在殿裡,或是在家裡擘餅:「存著歡喜誠實的心用飯。讚美上帝,得眾民的喜愛。上主把得救的人天天家給他們。」
 
以「同桌同飲食」為整個聚會的中心,同慶上帝在基督裡彰顯的救贖之功,當他們同心讚美,也能夠贏得人們的好奇與善意。天天都有「得救的人」加入他們。教會成長著。
 
從那時到今天,以歡喜與誠實相聚的基督徒團體,已經變成許許多多不同的教會,組織也越發展越嚴密。而在教會裡日復一日,週復一週的禮拜,也許越來越重視禮儀本身的莊嚴,在意的是在聚會中所言、所行、所唱,是否符合一個團體的規範,那種新鮮的、歡悅的力量就比較消褪了。
 
即使強調靈恩而不看重禮儀的教會,久了,也一定會發展出一個固定的模式,好讓所有的參與者有所依循。人的慣性需要得到「安全感」,一個安定下來、有組織的教會,通常也都會憐憫、尊重人的這個需要。
 
拘束於儀節減弱了喜樂的能力
 
但是在安定、有規則可循的安全感當中,我們在禮拜中想抓牢的,很可能是我們習慣的一切,可能是過去曾經擁有的信仰經驗,想運用的,也是習慣的信仰語言。所以,禱告與讚美都不免使用濫詞套語,而不再是充滿新鮮的感悟的、發自內心的話。若是在注重講道的長老教會當中,也許我們還會期待講道者帶來清新的、強烈的啓示,期待聖靈化為火焰般的話語。但是,當講道也失去中心思想,信手拈來的敬虔語句像枯骨般散落滿地,禮拜就被認為僵化古板了。
 
當我們聚集守聖餐時,為了不至於「褻瀆」了這神聖的禮儀,為了顯出我們的「配得」,常常都是戒慎恐懼的。信徒在領聖餐之前自我省察,也接受小會的審察,害怕有人因為不潔或不理解聖餐的意義而冒犯。也有許多信徒在這種氣氛中,也找了一些細節來困擾自己,在意餅是否是無酵的,用酒還是用果汁比較神聖等等。有一定的規則,對整個禮儀的中心慎重,是一件美事,但是一旦被儀節綑綁,感受不到聖靈自由運行的美好工作,卻是可惜的。
 
根據哥林多前書11:23-26所寫的禮文,讓我們在守聖餐時,很容易沈浸在「當主耶穌被賣的那一夜」的情境裡,所以在聖餐的過程裡,我們常常很嚴肅。參與在聖餐禮當中,我們反省自己、沈思與耶穌一起揹起十架,為基督受死流淚,為我們自己的過犯得赦感恩。
 
聖餐同時也是一個美好的、帶來生命與喜樂的筵席。耶穌把他自己的生命分享給我們,讓我們「預嚐上帝國的滋味」,滿有喜樂與安慰。
 
讓我們從幾段經文來看,在這聖禮的時刻的「喜樂」是怎樣的喜樂。
 
被逼迫者的憂愁要變成喜樂
 
 
約翰福音對於門徒與耶穌最後的晚餐的記載,和共觀福音關於「耶穌被賣的那一夜」的沈重與緊張氣氛不大一樣。約翰福音的耶穌一直都掌握全局,預知一切,知道上帝把「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交在他的手中。他以一種內在充滿力量的從容,彎腰為門徒洗腳,說長篇的安慰話語,又為他們祈禱。
 
「約翰團體」的基督徒們,是在追求真理的過程裡,與他們所處的環境衝突著的信徒。他們會經歷世間的黑暗,會體驗到不接受光的黑暗力量,怎樣嘲笑他們的苦難。那時,耶穌似乎不在他們當中了。他們只能努力記起耶穌曾應許的:
 
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你們將要痛哭、哀號,世人倒要喜樂;你們將要憂愁,然而你們的憂愁要變為喜樂。」(約翰福音16: 20)

這是他們與耶穌同在,一起吃飯的時候,所得到的應許。在耶穌已經離開他們之後,在被逼迫的苦痛裡,他們聚集,儀式性地重演與耶穌同在的時候的筵席,我們稱之為「主的晚餐」或「聖餐」。他們聚集,憶起耶穌所說過的話,在這個話語裡得到力量,就是我們禮拜當中「話語」的部份。上帝的話語成為追隨基督的團體的中心,也是力量的泉源,是我們可以歡然取水的地方。
 
無人能奪走的喜樂
 
耶穌以婦女生產的苦痛為比喻,說出追隨他的信徒將體會到的憂愁與喜樂:
 
婦人生產的時候就憂愁,因為她的時候到了;既生了孩子,就不再記念那苦楚,因為歡喜世上生了一個人。你們現在也是憂愁,但我要再見你們,你們的心就喜樂了;這喜樂也沒有人能奪去。」(約翰福音16:21-22)
 
信徒在現實裡的生活,就像在要生產的婦女在陣痛之中,看似要榨出所有的生命力量,看不到盡頭地奮鬥著。陣痛有時持續甚久,甚至有些婦女在生產的過程裡付出生命的代價,直到一個新的生命見到光,來到這個世界。許多婦女在第一次看見自己用盡力氣生出來的新生兒,才能夠從筋疲力盡的昏迷或麻木的狀態中醒過來,同時湧出眼淚和歡笑。
 
在禮拜中與耶穌相遇,也就像為這樣的新生而歡喜,這樣的喜樂讓所有陣痛的記憶化為烏有,這樣的喜樂沒有人能奪去。在話語裡,在擘開餅、捧起杯的儀式裡,祂再一次活生生地臨在我們當中,祂的愛再一次澆灌在我們身上,充滿新鮮的活力與喜悅。衝突、譏嘲與暴力都失去它們的力量,沒有任何力量可以奪去這沐浴在愛與新生的喜樂。

洋溢著喜樂的愛者
 
 
如果我們在禮拜的「中心」經驗了這樣的喜樂,我們就可以成為「祈禱者」、「代求者」。因為接下來,耶穌說:
 
到那日,你們甚麼也就不問我了。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你們若向父求甚麼,他必因我的名賜給你們。向來你們沒有奉我的名求甚麼,如今你們求,就必得著,叫你們的喜樂可以滿足。(約翰福音16: 23-24)
 
經驗了這無比真實的喜樂,便不再需要求問耶穌的身份到底是什麼,不需要再擔心上帝不存在,或上帝不愛這個世界。在這樣的從容自在裡,我們與上帝的對談是暢通的。不是像被寵溺的孩子,不斷地以向上帝「要求」各樣的奇蹟,來證實上帝的愛,而是像一個成熟的愛者,以耶穌的名為這個世界的受苦者代求,為這個世界可以轉變、更新而代求。
 
帶著那對「更新的可能性」的確信來奮鬥,我們以滿溢的喜樂,充滿盼望地為上帝國工作。我們的喜樂將不只是一種個人靈性上的頓悟,一種拈花微笑,深知奧祕的靜靜喜悅,更是為公義奮鬥的動力。
 
編按:
本期刊出王貞文牧師(1965.9.29-2017.5.10)為《新使者》寫的最後一篇文章,並選錄幾幅她的畫作來搭配,以此來紀念她。
同作者相關文章:
榛果裡的聖誕樹 (第 176 期)
Hō͘台灣刺傷的少年人 (第 170 期)
沒有人能奪去的喜樂──談禮拜 (第 161 期)
台灣基督教史血淚斑斑的一頁––淺介曾慶豹《約瑟和他的兄弟們》 (第 159 期)
「找到」的喜樂——關於少年潘霍華 (第 157 期)
替台灣教會打開世界之窗的郭大衛牧師 (第 154 期)
搖撼帝國根基 (第 151 期)
人在幼年時負軛原是好的──青年信仰精神與考驗 (第 147 期)
跨越自己的界限 (第 141 期)
病痛與新生命 (第 140 期)
盡我一生持守這信 (第 138 期)
禮拜的戲劇性時刻 (第 137 期)
懷念並頌讚安慕理牧師 (第 137 期)
前導、臨在與充滿——在路加福音裡尋訪聖靈論 (第 133 期)
春天t?巴黎看見白象 (第 131 期)
颱風、地震毀不掉的信仰——黃俟命牧師 (第 126 期)
懷念聖日的敬虔 (第 124 期)
唱出時代之聲 (第 123 期)
南神校園之美 (第 123 期)
軍事獨裁下的農民讀經運動 (第 122 期)
當無辜者的血滲透土地時——由暴行所殃及之團體思考死刑存廢議題 (第 119 期)
新女性與新大地──露瑟(Rosemary Radford Ruether)的神學追尋之路 (第 118 期)
蘋果香的聖誕節 (第 115 期)
分開混沌e創造主 (第 114 期)
異夢中的土地—— 一位猶太老人與一位台灣老人的土地智慧 (第 111 期)
滾滾濁世中清醒之心——站在今日台灣讀潘霍華 (第 100 期)
在一個新時代耕耘台灣文學——一個創作者的看法 (第 98 期)
為何大學與基督教越走越遠? (第 92 期)
伊甸在何方? (第 89 期)
達文西密碼陰謀論 (第 88 期)
一個年輕教會的老堅持 (第 86 期)
三人同行 (第 83 期)
台灣獨立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基本教義嗎? (第 75 期)
把聖經當小說讀? (第 62 期)
以歷史觀點看對「異端」的不容忍 (第 60 期)
致女兒s (第 35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61 期 人權今昔 (33-36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61期  2017年  8月 人權今昔 161
本期主題:人權今昔
發行日期:2017/8/10
人權今昔
從〈PCT人權宣言〉到解嚴
自由─給劉曉波的安魂曲
解嚴30年看言論自由今昔
再思 〈PCT人權宣言〉:
原住民權益運動今昔:一位原住民青年的觀察
以卓越突破恐懼:香港特首選舉之後的狀況,教會何去何從
嚴謹幽默的主角
我所認識的張哥
做工的耶穌,做工的基督徒
沒有人能奪去的喜樂──談禮拜
赴日追逐留學夢
我為什麼支持環保?
愛與生命的重量
敬畏上帝的鄭澄洲長老
跨越宗教邊界的小旅行--我看〈通靈少女〉
咱若欲做朋友,頭先愛先互相了解
【讀經筆記29】新版本聖經哪會加兩句話出來?
【台灣教會史ê台文筆記4】228消失的執事:李瑞漢律師
讀經的美麗:淺談神研班與大靈班
東亞為何躁動——同婚、街友與其他
徵召「聖誕特使」-來自孩子的愛,溫暖監獄每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