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158期 家
字級調整:

編者的話
好家在
關鍵字:
作者/王昭文 (新使者執行總編輯)

家,書寫不盡的文學題材,每個人最早所屬、最緊密的社會網絡,提供愛與保護,也可能帶來傷害。最近很多基督徒經常把「家庭價值」掛在嘴邊,到底那是什麼?怎樣以信仰來面對「家」的實況?

從事家庭治療的陳冠宇醫師指出,願意分享、彼此支持的家庭有如天堂,但衝突不斷或冷漠疏離的家庭簡直是地獄。「上帝賜給我們家庭生活,就是要讓我們學習愛的功課。」這「愛的功課」,包括家庭中各成員如何體察自己對他人的責任、義務與權力的運行,特別是身為父母者。「孩子並非父母的延續與仿製,而是上帝的孩子,是衪的形像之一。」年輕的母親劉玉雯這樣體會:「我總要提醒自己,孩子並非一塊能按照著我意思生長的土地,要在一路陪伴中,不斷向後退。也許後退到曠野之地,在開放性下,才能看見愛的奧祕與恩典,看見神的孩子,豐豐富富的樣子,而非社會所預設的罐頭模型。」

「南與北出版社」在2016年10月邀請德國教會領袖胡伯牧師來台演講,同時推出他的倫理學著作。該書的第一個主題,也是他在台灣演講的題目之一:「家庭還有未來嗎?」他認為現代社會的家庭並未沒落,人們仍從家庭來獲得認同並認識自己,家庭的意義應該擴大。石牧民則從台灣對抗壓迫、殖民的歷史中,看見「家」,是奠基於愛,矢志守護愛周全,將之延展、複製及於整個社會的最基本單位。

近日台灣教會因為婚姻平權法案而擾攘不安,連理性討論的空間幾乎都不可得。我們希望能盡量澄清事實、創造理性討論的空間。本期有三篇文章與此相關,吳信如和喬瑟芬的文章,主要針對胡伯牧師演講後許多人提問有關同志婚姻權的問題,做進一步的討論;另外,我們和「哲學星期五」合辦一場論壇,葉浩教授談基督徒公民到底該怎樣面對婚姻平權議題的挑戰,演講整理也在本期刊出。

蔡銀娟導演的《心靈時鐘》是一齣很療癒的電影,她已經完成的兩齣電影都呈現了家庭中的衝突、悲傷、愛與諒解,細緻動人。她分享創作的動機,強調:「沒有一種愛是絕對不傷人的。如果害怕受傷,我們可能也會錯失機會去體驗一種深刻而珍貴的愛。」

1930年代揚名的流行歌曲創作者,寫出至今傳唱不已〈心酸酸〉、〈悲戀的酒杯〉的姚讚福,曾經是一位傳道師,林良哲寫下他曲折的人生,讀來令人唏噓。張德麟牧師繼續從早期《台灣教會公報》的廣告欄取材,這次主角是四間醫院,因文章較長,本期先刊出前兩間的故事,下期再續。

同作者相關文章:
台灣原住民的自我追尋:歐蜜.偉浪《編織家園》 (第 189 期)
《新使者》之路 (第 164 期)
創造之力 (第 163 期)
人權今昔 (第 161 期)
從〈PCT人權宣言〉到解嚴 (第 161 期)
開展中的台灣教會角色 (第 160 期)
不斷再思何為「宣教」 (第 159 期)
台灣教會@21世紀 (第 159 期)
好家在 (第 158 期)
看見──約翰福音 (第 157 期)
愛及曠野 (第 156 期)
原住民族與轉型正義 (第 155 期)
面對青貧時代 (第 154 期)
再思政教關係 (第 153 期)
感謝上帝賞賜米糧 (第 152 期)
因信得生:羅馬書 (第 151 期)
這世界繽紛多元 (第 150 期)
歡迎加入大專團契 (第 149 期)
未來,一直來 (第 148 期)
現在是我們的事了! (第 147 期)
150年來 (第 146 期)
見證:使徒行傳 (第 145 期)
你想要什麼樣的幸福? (第 144 期)
後太陽花的公民力量 (第 143 期)
忘了我是誰 (第 142 期)
民主路迢迢:《百年追求》書介 (第 142 期)
普世精神 (第 141 期)
健康與信仰 (第 140 期)
奧妙創世記 (第 139 期)
大同小異基督教 (第 138 期)
當表演藝術遇上宗教信仰 (第 137 期)
基督教美學 (第 136 期)
中國!中國! (第 135 期)
從容自信面對中國——評介吳介民《第三種中國想像》 (第 135 期)
基督徒的「成功」 (第 134 期)
此時此地讀路加 (第 133 期)
性別框外 (第 132 期)
不忘初心──專訪台北市議員徐佳青 (第 132 期)
追求公義 承擔苦難 (第 131 期)
荊棘焚而不燬——高俊明牧師的信仰與實踐 (第 131 期)
食 不實在? (第 130 期)
下一站,22K? (第 129 期)
原住民.巴萊 (第 128 期)
張七郎與詹金枝 (第 128 期)
「青年運動」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第 127 期)
牽阮的手——浪漫同行獨立路 (第 127 期)
主日學過後——不可忽視的青少年信仰教育 (第 126 期)
母語的將來 (第 125 期)
不僅是「坐」禮拜 (第 124 期)
吟聖詩 最有fu (第 123 期)
新版《聖詩》推出之後 (第 123 期)
讀聖經 心眼光 (第 122 期)
作為公民媒體的《新使者》 (第 121 期)
台灣網路公民媒體簡介 (第 121 期)
牛糞與咖啡──全球化時代的經濟公義 (第 120 期)
面對死刑,絕不簡單 (第 119 期)
地球憲章──回應與實踐 (第 118 期)
正視貧富差距 (第 117 期)
愛你的鄰舍 (第 116 期)
災難與再生 (第 115 期)
【美麗島30週年特輯】美麗島‧教會公報‧分區聯禱會 (第 115 期)
憂鬱的光輝十月 (第 114 期)
開明的基督徒教育家─林茂生 (第 114 期)
歷史建築隨想 (第 110 期)
當雪山獅子旗飄揚 (第 106 期)
教派合作的虛與實 (第 90 期)
復和的功課──現階段教會228關懷的使命 (第 80 期)
「喊台獨」之外──長老教會政治關懷的演變 (第 75 期)
報禁開放前的台灣新聞媒體 (第 70 期)
生態關懷這條路 (第 67 期)
小林善紀《台灣論》的歷史視野 (第 65 期)
努力與耶穌為友的人——我所知道的謝淑民長老 (第 51 期)
生之萬花筒 ──談許地山有關基督教的小說 (第 36 期)
感動之餘,勿忘事實--回應33期「人道移民─丑之助」一文 (第 35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58 期 家 (1-1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58期  2017年  2月 家 158
本期主題:家
發行日期:2017/2/10
好家在
家庭還有未來嗎?
倫理解決爭議,還是倫理本身就是爭議?—— 籌辦胡伯教授「現代基督教倫理」講座的隨想
德國同性伴侶制度:信仰與人權的雙輸
家:成長之路
其中,最大的是愛
家是什麼? ——從台灣的民主歷史、文化說起
幸福,能不能不只有一種想像?
從未知到肯定的旅程——柬埔寨遊記
在尼泊爾,看見另一種幸福的方式
聆聽家的聲音——心靈三部曲
我的歸宿
台語流行歌壇的傳道師──姚讚福
神權與人權的對立?──基督徒公民看婚姻平權
繼續扎根──高中哲學教育推廣與台灣教會
讀經筆記27  所羅門王時代無「紋銀」chit號物件
【台灣教會史ê台文筆記3】不時刊做伙ê廣告(上)
曠野旅程——畢契靈修營心得
愛在這塊土地上
小小飛魚
我眼中的信仰
來自原鄉的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