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115期 災難與再生
字級調整:

編者的話
災難與再生
關鍵字:
作者/王昭文 (執行總編輯)

2009年8月7日莫拉克颱風侵台,逗留了三天才緩緩離開。這期間,台灣南部遭受前所未見的超大豪雨,山區多處崩塌、房舍被掩埋、道路中斷,低窪地方淹水久久不退,有近七百人死亡,災情相當慘重。災後四個月,社會已漸漸淡忘這場悲劇,我們仍繼續關心,因為充滿光熱的愛心救災行動告一段落之後,再來是漫長且危機重重的重建之路。災後重建不僅是災區生活條件復甦的問題,還牽涉到整個南台灣未來的發展(或不能發展)、台灣的政經版圖的重整、社會資源的再分配(或再掠奪)。參與的角色越來越多越複雜,處處都得角力。政府的政策和資源仍然最具決定性,便宜行事的重建方案、弱勢者的意見不被尊重,整體方向令人擔憂。特別是原住民可能被迫放棄祖傳土地、遷到政府委託慈善團體蓋的「永久屋」,生活方式大變動,衝擊原已脆弱的族群文化。

本期的主題「災難與再生」,學者李鎮鍵、林益仁各自從防災學、生態學的角度來反省人與土地的關係;另有兩篇文紀錄了莫拉克風災後的救災及重建行動;歐蜜‧偉浪從整體分析重建階段原住民遭遇的困境,伊誕‧巴瓦瓦隆寫下達瓦蘭部落自立自強的新生活展望。楊順從在「神學淺說」中打破災難天譴迷思,強調應該悔改的是剝削自然的行徑。「大專世界」兩篇台南神學院學生的文章,亦提到救災經驗和面對災難的信仰反省,盼望能化為長期的關懷行動。

今年是美麗島事件三十週年,我們從比較不一樣的角度來回顧這個影響台灣民主發展的歷史片斷。〈美麗島‧教會公報‧分區聯禱會〉簡述當時教會內的文字傳播策略和祈禱行動。〈五歲的美麗島〉李怡道從家族故事講起,對比今昔。閱讀該文請勿跳過文末的附註。

配合12月的聖誕節期,「信仰‧生活」的文章滿溢芬芳,感知聽覺與味覺的幸福滋味,是聖誕特刊《幸福‧深呼吸》(請參考33頁)的延伸。今年的聖誕特刊有四篇精采故事,請勿錯過。

最後,感謝楊淑雅為本期幾篇文章畫了精美插畫,還有陳義仁提供版畫作品〈一粒麥子〉(30年前作品)、〈熱比婭〉(熱騰騰新作),為相關文章配圖,使本刊生色不少。

同作者相關文章:
台灣原住民的自我追尋:歐蜜.偉浪《編織家園》 (第 189 期)
《新使者》之路 (第 164 期)
創造之力 (第 163 期)
人權今昔 (第 161 期)
從〈PCT人權宣言〉到解嚴 (第 161 期)
開展中的台灣教會角色 (第 160 期)
不斷再思何為「宣教」 (第 159 期)
台灣教會@21世紀 (第 159 期)
好家在 (第 158 期)
看見──約翰福音 (第 157 期)
愛及曠野 (第 156 期)
原住民族與轉型正義 (第 155 期)
面對青貧時代 (第 154 期)
再思政教關係 (第 153 期)
感謝上帝賞賜米糧 (第 152 期)
因信得生:羅馬書 (第 151 期)
這世界繽紛多元 (第 150 期)
歡迎加入大專團契 (第 149 期)
未來,一直來 (第 148 期)
現在是我們的事了! (第 147 期)
150年來 (第 146 期)
見證:使徒行傳 (第 145 期)
你想要什麼樣的幸福? (第 144 期)
後太陽花的公民力量 (第 143 期)
忘了我是誰 (第 142 期)
民主路迢迢:《百年追求》書介 (第 142 期)
普世精神 (第 141 期)
健康與信仰 (第 140 期)
奧妙創世記 (第 139 期)
大同小異基督教 (第 138 期)
當表演藝術遇上宗教信仰 (第 137 期)
基督教美學 (第 136 期)
中國!中國! (第 135 期)
從容自信面對中國——評介吳介民《第三種中國想像》 (第 135 期)
基督徒的「成功」 (第 134 期)
此時此地讀路加 (第 133 期)
性別框外 (第 132 期)
不忘初心──專訪台北市議員徐佳青 (第 132 期)
追求公義 承擔苦難 (第 131 期)
荊棘焚而不燬——高俊明牧師的信仰與實踐 (第 131 期)
食 不實在? (第 130 期)
下一站,22K? (第 129 期)
原住民.巴萊 (第 128 期)
張七郎與詹金枝 (第 128 期)
「青年運動」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第 127 期)
牽阮的手——浪漫同行獨立路 (第 127 期)
主日學過後——不可忽視的青少年信仰教育 (第 126 期)
母語的將來 (第 125 期)
不僅是「坐」禮拜 (第 124 期)
吟聖詩 最有fu (第 123 期)
新版《聖詩》推出之後 (第 123 期)
讀聖經 心眼光 (第 122 期)
作為公民媒體的《新使者》 (第 121 期)
台灣網路公民媒體簡介 (第 121 期)
牛糞與咖啡──全球化時代的經濟公義 (第 120 期)
面對死刑,絕不簡單 (第 119 期)
地球憲章──回應與實踐 (第 118 期)
正視貧富差距 (第 117 期)
愛你的鄰舍 (第 116 期)
災難與再生 (第 115 期)
【美麗島30週年特輯】美麗島‧教會公報‧分區聯禱會 (第 115 期)
憂鬱的光輝十月 (第 114 期)
開明的基督徒教育家─林茂生 (第 114 期)
歷史建築隨想 (第 110 期)
當雪山獅子旗飄揚 (第 106 期)
教派合作的虛與實 (第 90 期)
復和的功課──現階段教會228關懷的使命 (第 80 期)
「喊台獨」之外──長老教會政治關懷的演變 (第 75 期)
報禁開放前的台灣新聞媒體 (第 70 期)
生態關懷這條路 (第 67 期)
小林善紀《台灣論》的歷史視野 (第 65 期)
努力與耶穌為友的人——我所知道的謝淑民長老 (第 51 期)
生之萬花筒 ──談許地山有關基督教的小說 (第 36 期)
感動之餘,勿忘事實--回應33期「人道移民─丑之助」一文 (第 35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15 期 災難與再生 (1-1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15期  2009年  12月 災難與再生 115
本期主題:災難與再生
發行日期:2009/12/10
災難與再生
莫拉克颱風的提醒
土地與族群的再生之路
從莫拉克風災談原住民滅族危機
在大姆姆山下繼續呼吸
災後重建的社區力量
青山雖已改、白雲依舊在── 嘉義中會莫拉克災後救助側記
淺談長老教會的急難救助事工
八八水災是上主的旨意?兼談生態神學
紙風車前進楠西
穹蒼之美.造物之妙──鄭文清的信仰體驗
小文的歌聲
蘋果香的聖誕節
我自己在一沉船中
【美麗島30週年特輯】美麗島‧教會公報‧分區聯禱會
【美麗島30週年特輯】五歲的美麗島
當女人發聲:除了政治‧「愛」的敘事
基督徒如何面對家暴問題
傳統白話字e新活力──《TJ台語白話小詞典》出版
為這塊土地 獻上感謝
Sio?k-phang 無 hiah 俗
當愛在路上走動時
做個修直祂道路的人──「花東神學講座」及團契交流」後有感
南神師生的災區服事
不只水災需要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