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上一頁 | 下一頁
174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74期  2020年  9月 武肺迫降
武肺迫降
在後疫情時代書寫生命故事
我不恨川普,我為他祈禱!
新冠肺炎下的移工處境
「POST-COVID-19」的教牧關懷反思和行動
信仰與疫情
瘟疫衝擊下的基督教:幾個值得反思的信仰故事
誰的不潔?如何淨化?
線上禮拜與線下聚會
The Lion Inside
不一樣的眼光
疫情、信仰與自己的路
在山谷茶香中與上帝會遇
需要祢
HELP
Mitri Raheb牧師對COVID-19的信仰反省
青年在教會政治中的角色
一粒麥子之死
小丑:是他瘋了,還是這城市早已瘋狂?
消防員看COVID-19
天父的保護
對故事冊《和新型冠狀病毒說Bye Bye!》講起
基督徒防疫法
我在PSF呼叫我的信仰
安靜知道我是誰
一個人的泰澤靈修之旅
在愛裡和好
173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73期  2020年  6月 跨/越.界限
跨/越.界限
普世無國界
一位原住民青年的普世省思
長老教會青年參與普世的挫折與困境
我們的排青,我們的普世
冬山教會的在地普世行動
跨/越.界限
你們說,普世是什麼?
再思處境化神學:跨/越界限
遇見永遠的家人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物都有定時
魔術/信仰/人生
合一
穿越
漫步在天父恩典的花園裡
基督與歸仁,紅瓦與文化
微小的過客,強大力量
從日治台灣的鼠疫反思當前的COVID-19疫情
武漢肺炎疫情下教會禮拜的因應之道
忠實於上主的僕人——張瑞雄牧師
我是印尼華僑,台灣新住民
魚粽不同
Tio̍h災kap普世
呂若瑟神父新聞ê感觸
Isisipul tu iniliskinan 數字聯想
我在「青年知識節」看見普世的概念
溫暖的問候
172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72期  2020年  3月 「青年愛客累希亞(ekklesia)」
「青年愛客累希亞(ekklesia)」
Ekklesia
青年之於共同體, 總是無奈
在服事的路上回應呼召
青年基督徒的政治責任心:從「活動參與者」到「治理擔綱者」
青年X普世——對台灣普世論壇的省思與建議
台灣青年,如何看待新時代的民主?
拓展新視野 ——「新眼光讀經」國際研討會之我聽、我思
上帝之城——印度Mizoram教會參訪之旅
也許你也一樣,不知怎麼的就變成了大人
Ye ta Pdehuk "Slhayan Kari Tnpusu ka Sapah" ho? 我們可以達成「母語在家學」 的目標嗎?
台灣个後生人啊——為2020/1/11个選舉
無教會主義的基督徒 ——林添水(1907~1983)
彼得,你愛我嗎?
我們,與愛的距離
台中港長老教會發展童軍事工分享
屋簷下的交會: 從互為主體的社會關顧再思教會靈性關顧
力抗反送中的濟南教會之前身
我的南巡故事——第48屆文化長青團契南巡
針對《汀洲路後書》一文的回應
這是上帝所愛的世界
171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71期  2019年  12月 哥林多前書
哥林多前書
在悲憤與期待之間
哥林多前書導論
根據保羅? —— 哥林多前書11章的兩個議題
部落行腳: 哥林多前書14章34~35節與 排灣族女性
為什麼兩位牧師講的完全不一樣?
漫畫哥林多前書
哥林多前書中的聖靈
聖靈: 群體性或是個體經驗?
旅行, 是遇見自己的行動
初鹿‧出路
蒸氣試驗所
處理了, 才能真正放下
〈汀州路後書〉
我將台語 khioh--轉來
智慧抑是愚戇
Mitala to fa\'inay望夫歸(註1)
在愛中,一切都是新的
看,孩子在宣教
教牧職事(Ministry)成形而完整的解藥
2019行動靈修營: 愛中合一
播下盼望的種子: 麒麟部落宣教新想像
在第十四屆MEJI的 宣教學習
《新》星之火可以燎原
170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70期  2019年  9月 #ChurchToo
#ChurchToo
預防勝於治療,對症下藥才能根治
但她(們)喊不出聲
#ChurchToo,隱而未現的痛,現而未癒的傷
河蟹與勇氣─ 教會內青少年性騷擾事件的困境與處理
#ChurchToo:教會中的性/別暴力
#ChurchToo,我們一起正視它
談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對#MeToo運動的回應
唱一首合宜ê 囡仔歌
教會
Hō͘台灣刺傷的少年人
My Mission in Ecuador我在厄瓜多爾宣教
我在馬爾地夫工作
困境中綻放光芒的香港
逆風中的飛行──長榮空服員的生存之戰
驚爆焦點:It Takes a Village
從兩性平權到性別公義的努力
小神研《路得記》營會的學習筆記
花美團契與神研班
《媽媽,琦琦,和她們的女兒》── 在愛裡,我們沒有不同
「愛,直到成傷 Love, until It Hurts.」 ──達米安神父的故事
在愛中,一切都是新的
169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69期  2019年  6月 「幸福小組」
「幸福小組」
「幸福」抉擇
「願祢的國降臨」:教會擴展的反思
恢復福音的能力,落實愛人的實踐:幸福小組
幸福小組:教牧現場的觀察
當教會遇上幸福
我們與「幸福」的距離:來自鄉村教會的聲音
論幸福小組
傳幸福的福音?
三角理論
三百多年前的普魯士小組教會與它的產學軍複合體
宣教之旅:在上帝的恩典中同行
PCT信仰與體制的重新塑造:跳脫利益和權力的誘惑與框架
教會 Ná 家庭
診治社會:投身台灣農民組合的黃信國醫師
你要我為你做什麼呢?
我們,與惡的距離
誰決定了我們與惡的距離?
跨教會平信徒中興起的網路門訓社群
《毋以神為名》讀後
《聖保羅》讀後感
《愛x死x機器人》
全新視野
168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68期  2019年  3月 TKC七十才開始
TKC七十才開始
我們團契是為了受差遣:TKC七十才開始
TKC、長青與SCM
青年團契與長青運動——我的體認與期待
成為青年人的夥伴訪談嘉義大專工作者余啟運牧師
彼此相愛:淺談團契生活
在儒家文化圈與西方神學世界思考立身之道 ——張德麟教授專訪
我們可能在創世記中找到以巴衝突的解決辦法嗎?
當號角響起時,請想想誰是你的弟兄呢?
嗨!你好啊
疼 tõh 是 tī 別人 ê 身上 看 tiõh 家己 ê 責任
生命淬煉基要九課
發芛上青(Hoat-ín Siöng-chhin):日治到戰後的TKC前史
讓重逢的淚水洗滌我們——高俊明牧師的出獄感言
一個愛我們的上帝
那些婚姻公投教會我的事
這是秘密,千萬別到處說啊!
打掃心中的房間
神研班文字雲
困境中看見希望
167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67期  2018年  12月 創世記:在起頭...
創世記:在起頭...
在起頭…
上帝是否創造了一男一女的婚姻制度?從多元性別觀點看創造的敘事
導讀:三大宗教的「創世觀」
古代猶太教觀點看「創造」:《塔木德》與《創世記註釋書》舉例
伊斯蘭教的《創世記》論
印度教的梵(Brahman)與宇宙生滅循環
「愴」世記
找到線頭啦!
Camino de Santiago 我出去冷靜一下
《牧者》紀錄片訪談
O-ló上帝
貞文的詩篇與人生
每日的省思
有沒有一種可能
約伯記的精華(下)
神研班書籍介紹
ひろこ的參與心得
傳愛無礙
166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66期  2018年  9月 網路媒體(宣教):談網路文化、現象與需求
網路媒體(宣教):談網路文化、現象與需求
新酒裝在舊皮袋?「挑戰」或是「道成肉身」
網絡革命:宣教策略以外的考量
從Oh My God到摘星計畫
從印刷到數位:新教文明「五百年來第一戰」
網路帶來的多譯本時代與原文讀經運動
E世代ê網路福音事工
一個還沒說完的故事:青少年網路事工老哇咧求生記
布農族山羌先生貼圖的故事
長老宗與天主教會在巴黎巧遇
芬蘭 極光 旅人
穆斯林的多元面貌:與留台馬來穆斯林的相遇
我如何成為網紅?
《陳夫人》小說台語漢羅版ê緣起
李高安義長老略傳(下):最重要的是「愛」
從服事到陪伴
約伯記的精華(上)
重尋脆弱:讀《脆弱的力量》有感
行動靈修營心得
2018年大專行動靈修營心得
重新擁有受造的美好
165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65期  2018年  6月 出去走走:認識教會輕旅行
出去走走:認識教會輕旅行
出去走走,來自「他者」的邀請
心驛耕新的教會:台東新港教會
193公路部落與教會之旅
旅行大稻埕
我不在書店,就在前往書店的路上
障礙、老人、小教會:MEJI中的奇妙知識
我騎著單車在回憶的路上
北投教會ê回憶
歡樂有時
斯里蘭卡的亞當峰朝聖之路
台南的福音之路
不再只是一場營會,也不應是你對我就錯
長女校友難忘的回憶
李高安義長老略傳(上):最重要的是「愛」
神的大能在曠野:教會學校的基督教教育
教堂@村落
回到聖經去
腳步:印尼心得
大度山神研小組:55屆神研班神研日記
55神研班心得
我討厭上帝,但仍是基督徒:55神研心得
讓相遇成為美好!
164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64期  2018年  3月 回顧與反思
回顧與反思
《新使者》之路
我們的雜誌:《新使者》話說從頭
教會如何面對政權
論政教關係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之社會及政治關懷的再思
所謂「國語」系統之教會的政治參與
面對中國要知己知彼
從聖經觀點評論中國的三自教會
台灣教會欠缺對中國的全面了解
普世合一運動中的宣教倫理及台、中教會關係
大雨
生活在博德
蘭嶼之燈—魏克琳宣教士的故事
戰後初期幼兒教育和主日學教材的推手: 白勵志姑娘(Miss Daisy Pearce)
作為長老教會青年
長青百合——淺談長老教會青年面對社運的困頓與展望
21世紀的青年宣教神學
《聖經詮釋之舞》作者及其思想
夜ná深,星ná明
展望烏托邦──德國EYEP之旅
MEJI 12參加心得
敬邀加入復活節「愛的書信」監獄事工
163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63期  2017年  12月 起初:創世記
起初:創世記
創造之力
初喚‧創世記
第八日––思考創造
創造——從無到有?從混亂到意義?
創世記的性別閱讀
「綑綁以撒」故事的詮釋
進入上帝的醒魂陣—1985神研班《創世記》與其他
一個愛我們的上帝
夏甲
藝術讓基督信仰擁有當代性
最深的傷裡,有最深的愛
蘭嶼,人之島
台灣文學家鍾肇政與龍潭早期的基督信仰
王孟冬長老kap「消氣散」
無中‧生有:《魔法師的外甥》之創造觀
《雞婆的力量》讀後感
從《鋼之錬金術師》談創造
霍格華茲方舟
從音樂的創造反思當代教會音樂
海大長青創世記查經班心得分享
突破,擁抱,行動!——寫於WSCF-AP年會後
為《新使者》加添力量
162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62期  2017年  10月 國際移工在台灣
國際移工在台灣
善待出外人
異鄉異客:從基督信仰看移工處境與雇主倫理
為「我們」說,對「我們」說──一個屬於「我們」的故事
抓外勞的警察們
我們身邊的穆斯林
性別、族群的宰制與自覺:路得記與以斯帖記
當教會成為霸權
公共場域中帶來解放的相遇
曇花一現的繁華之城—玻利維亞波托西
美好時光
布農族 Biaz Taki-hunang牧師對砂拉越伊班族宣教的堅持
走入社會,與哀哭的人同哭——《基督徒不服從》序文
「做基督徒」的另類典範──我讀《基督徒不服從》
基督教是政治的——《起初,是黑夜》書評
《沉默》觀後——遇見「宣教汙點」
第一本台灣聯合版聖詩發現記
《新使者》ê新使命
基督徒學生運動不孤單
行動靈修營——新營會的想像
心的寄託——我在花蓮福音隊的回憶
小神研:提問與討論的讀經運動
向前走
161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61期  2017年  8月 人權今昔
人權今昔
人權今昔
從〈PCT人權宣言〉到解嚴
自由─給劉曉波的安魂曲
解嚴30年看言論自由今昔
再思 〈PCT人權宣言〉:
原住民權益運動今昔:一位原住民青年的觀察
以卓越突破恐懼:香港特首選舉之後的狀況,教會何去何從
嚴謹幽默的主角
我所認識的張哥
做工的耶穌,做工的基督徒
沒有人能奪去的喜樂──談禮拜
赴日追逐留學夢
我為什麼支持環保?
愛與生命的重量
敬畏上帝的鄭澄洲長老
跨越宗教邊界的小旅行--我看〈通靈少女〉
咱若欲做朋友,頭先愛先互相了解
【讀經筆記29】新版本聖經哪會加兩句話出來?
【台灣教會史ê台文筆記4】228消失的執事:李瑞漢律師
讀經的美麗:淺談神研班與大靈班
東亞為何躁動——同婚、街友與其他
徵召「聖誕特使」-來自孩子的愛,溫暖監獄每個角落
160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60期  2017年  6月 開展中的教會角色
開展中的教會角色
開展中的台灣教會角色
教會對現今台灣實況的回應:一個宣教史的觀點
在開展中的台灣辨識PCT的角色:述說我們在基督裡的盼望
尋求經濟與土地的公義
約瑟與他的兄弟姊妹一同追尋自由
尋找夥伴的宣教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神學思考和社會分析:青年角度的反省
青年,在破碎中看見和好
多元宗教文化主體的共創:王鏡玲教授《分別為聖》書評
教會的簾幔之外──讀林立青《做工的人》
因著上帝的愛,我走向偏鄉
用生命畫彩虹─我在澳洲走一回
致力泰雅語的文字創制與聖經翻譯的Watan Magil牧師
要溫柔
混淆的彩虹 蓋在沙土上的包容:淺論同婚法案
更正說明 :「他」與「祂」
活的信仰與活的憲法—談同性婚姻的憲法辯論
異中求同—淺析同婚釋憲案
愛國是流氓的護身符,良知是聖徒的福音書
【讀經筆記28】講「秤錘」不如講「砝碼」正確
白話字a-ḿ
找回失落的根─淺談達魯瑪克部落母語復興之路
綠能?慮能? 淺談達魯瑪克部落的能源計畫與發展
來按個讚
159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59期  2017年  4月 台灣教會@21世紀
台灣教會@21世紀
台灣教會@21世紀
長老教會2000年之後的宣教策略、成果和面對的問題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公共事務參與的轉變
在諸宗教中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多重層殖民脈絡中建構自我的原住民族教會
長老教會青年與長青,當代對話的身份與機會
不斷再思何為「宣教」
叫人得生命的包容性共同體——「2000年之後PCT宣教回顧與前瞻」回應與討論
「背十字架跟從耶穌」太沈重了?
回家路
阿美族第一位信徒「涂恩綢」(Intiw)
復活節審思:向著教會說話的《沈默》
沉默,與其巨大的迴響
台灣基督教史血淚斑斑的一頁––淺介曾慶豹《約瑟和他的兄弟們》
青年在教會的角色
慶賀《新使者》「母語葡萄園」十週年
【台灣教會史ê台文筆記3】不時刊做伙ê廣告(下)
一起學習讓上帝的話甜如蜜--我們的查經班
看見,得生命
第一次的神研班
我們都是上帝的孩子
上帝記念著
158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58期  2017年  2月 家
好家在
家庭還有未來嗎?
倫理解決爭議,還是倫理本身就是爭議?—— 籌辦胡伯教授「現代基督教倫理」講座的隨想
德國同性伴侶制度:信仰與人權的雙輸
家:成長之路
其中,最大的是愛
家是什麼? ——從台灣的民主歷史、文化說起
幸福,能不能不只有一種想像?
從未知到肯定的旅程——柬埔寨遊記
在尼泊爾,看見另一種幸福的方式
聆聽家的聲音——心靈三部曲
我的歸宿
台語流行歌壇的傳道師──姚讚福
神權與人權的對立?──基督徒公民看婚姻平權
繼續扎根──高中哲學教育推廣與台灣教會
讀經筆記27  所羅門王時代無「紋銀」chit號物件
【台灣教會史ê台文筆記3】不時刊做伙ê廣告(上)
曠野旅程——畢契靈修營心得
愛在這塊土地上
小小飛魚
我眼中的信仰
來自原鄉的關懷
157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57期  2016年  12月 看見──約翰福音
看見──約翰福音
看見──約翰福音
不願被馴服的信仰團體
道與真光的創造:約翰福音前言(1:1-18)淺析
對話:關於約翰福音4:1-42
第14位淚眼使徒
就是一場冒險──給大專生的讀經分享
「找到」的喜樂——關於少年潘霍華
為排灣族翻譯聖經聖詩的懷約翰牧師
西斯特宏隱修院的復活節
愛,得以戰勝死亡
黑暗之光:遠藤周作的《沉默》與幕府時代的基督徒迫害
尋找愛情,卻尋見自己
愛與自由—社青讀經營感想
永遠的客家老師─邱善雄牧師
【讀經筆記26】「兩粒奶」敢有影bē見得眾?  
【台灣教會史ê台文筆記3 】莊松榮ê「全鹿丸」kap蘇振輝ê「人生醫院」
如果生命就像單車環島繞一圈
褪下保護色:第12屆同訓營心得
一個基督徒關心同志議題的心聲
平安歸與祂所喜悅的人
156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56期  2016年  10月 愛及曠野
愛及曠野
愛及曠野
故事的居所,傳揚的百姓
從「被解聘的鄉下牧師」到「環境倫理學之父」
荒野地、野生動物與基督徒
看顧自然:從事實到價值,從尊敬到尊祟
找家——羅斯頓的生態哲學
健康之道——側寫羅斯頓教授訪彰化西南沿海
懷念駱維仁博士:台灣聖經神學研究的巨人
當美術館變成聖殿——安力․給怒的宗教藝術
泰澤東亞聚會分享
感謝主讓我們遇見彼此的差異
慈悲禧年的世界青年日
追求具有「公共化意義」的歷史記憶
我跟你們一樣是罪人,只是你們說我犯的罪是同性戀
關於愛滋,你到底恐懼什麼?
讀經筆記25─華語「初熟」,台語講「頭水」
台灣教會史ê台文筆記 2 ─ 南中東門教會、潘道榮、淡水教會
關於資本主義和信仰的一些思考
溫柔的實踐:第53屆神研班心得
送聖誕特刊給需要的人
155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55期  2016年  8月 原住民族與轉型正義
原住民族與轉型正義
原住民族與轉型正義
籠中的鳥以為飛翔是一種病
轉型正義,原住民不再等
轉型正義,要來真的
我的土地,你的制度
在鄒族處境中談原住民轉型正義
回到西拉雅母親的國度
和解,從傾聽彼此的故事開始
播種和平,收成正義
道歉,何不從教會做起?
總統道歉後一定落實政見
繼續當原運的好夥伴
恢復權利,賦予權力
牧者的攝影──將感動推向脈絡的閱讀
在這個世代試寫「全新的約」
這是誰的教會?
原音傳唱:一種可以唱到震動心靈的聲音
Hasta la victoria siempre! 一切只為了格瓦拉
Pihu Tado 傳道史略
台灣教會史ê台文筆記1 得恩堂與補腎丸
讀經筆記24 ─ 風茄敢是催情果?
2016港台SCM交流
再思SCM
特別的避靜之旅
避靜與靈修心得
《星光.心光》在黑暗中閃爍微光
上一頁 | 下一頁